大家都很明白BSD買家印花稅之禍害,除了令物業市場萎縮外,更令買家以後以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形式買賣,避過印花稅。一般人認為,SSD賣家印花稅確實有需要,所以,就算地產協會亦只要求政府取消BSD,並沒有提及SSD。其實,SSD雖然成功壓抑炒樓活動,但對物業市場交易仍然有一些負面影響,不過,並沒有BSD那麼明顯。
一向以來,都是炒賣者罪輕,囤積者罪重,所以有囤積居奇之說,而SSD就是將那些炒家變成囤貨之人,而在物業市場,囤貨亦是一門生意,就是收租,當炒家為了避過SSD而被迫將物業出租,最初是兩年,現在是三年,無形中將樓宇供應量減少,愈少供應樓價就愈升,這點令致政府在開徵SSD時,本來是想將樓價壓下去,現在變成將供應壓下去,而低息環境持續,樓價上升亦並非始料不及,只不過上屆特首對開徵SSD的信心太大,認為一出招樓價必定下跌兩、三成。現在曾蔭權已離任,C.Y.執手尾,但沿用的前朝官員始終認為SSD有效,於是再加強,不但供應再少,樓價再飈,亦令到一向對政府有信心的市民亦動搖,再不買樓,政府再出招,他們買樓就會更加艱難,於是,不理好醜,只求就手,買咗先算。最後,做成更多需求,樓價再飈,在政府推出SSD之前,其實早已出招,包括著名的9招12式,當時,有一些小炒家公共表示政府出招無效,敵不過世界經濟形勢低息環境,而傳媒又剎有其事報導,一次又一次,最後政府開徵SSD,收緊按揭,壓抑樓價,正式開始。
SSD及收緊按揭對一些資深投資者其實影響不大,因為他們大多數以收租為主,久不久才短炒一兩件物業,而SSD則是針對那些短線炒家,尤其是整天說政府冇料到的炒家,只是開徵SSD一招,已經將他們打沉,若果政府是以打擊炒樓的名字而出招,以後的招數其實可以免除。不過,政府只是以打擊炒樓為名,壓抑市民買樓為實,因為政府知道,以市民所積聚購買力,足以令樓價翻上一翻,唯一解決辦法是推出土地,增加供應,但在過去十年,政府已經停止開拓土地,剩餘土地根本不足以應付購買力,就算即時開拓,亦遠水不能救近火,唯有不斷出招壓抑購買力,政府做法只會令有物業的人更加惜售,樓價繼續上升。
其實,SSD已經打散部份初次置業者上車希望,這點與政府說出招為壓抑樓價,令初次置業者可以上車的想法背道而馳,話說那個大言不慚小炒家,其實是從事裝修行業,不時買一些當時市值百多萬舊樓,再做一些基本翻新工程,而因為他是從事裝修行業,成本會比一般人平得多,再加上若果用心的話,質量有一定保證,就算翻新之後加20至30%利潤出售,銷售亦不是問題。所以,他賺錢只不過是他從事裝修行業,並不是世界經濟形勢,低息環境,而購買上車盤的人,又有幾多受世界經濟形勢,低息環境影響,而政府開徵SSD,受傷最重的反而他們,真奇怪。
那些買上車盤的人若果能夠購買已經翻新了的物業,再申請按揭保險,印花稅又只是100元,他們只是需要十多萬元便可以上車,但開徵SSD,那個從事裝修行業的炒家已經不能做翻新工程,因為就算他做翻新工程後提價30%出售,扣除翻新成本及SSD後,已經所餘無幾,什至蝕本,蝕本的生意那會有人做,那些要買上車盤的人不能用十多萬便可以上車,他一定要先買物業,雖然亦只是十多萬,但是裝修翻新工程則要付全數,可能又要十多萬,況且,質量又沒有保證,所以就算SSD能夠壓樓價,亦減少他們上車機會。不過,政府開徵SSD,亦只不過是那些炒家挑釁而做成,而招式愈來愈辣,已經做成整個香港受損,但樓價依然不跌。這是,政府官員的確頭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