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十年前,有一位後輩問我應否置業,當時我見市道尚未穩定,銀行正忙於收回斷按物業,況且全市面都是一面愁雲慘霧之狀況。故此,對他說,現在的情況,的確不宜買樓,請稍候,待市況好一點才考慮置業。
2003年沙士,香港樓價終極一跌,上述後輩亦逃過一劫,不過,我並沒有收到半聲多謝的聲音。到2005年,在一個場合遇見該名後輩,他在多人面前說﹕「湯生,今次俾你累死」,我真的很奇怪,我已多年未見,為甚麼他會如此說?當時,我只有回答﹕「何出此言?」
當年閣下叫我不要買樓,我沒有買,今日與當日價格,起碼有30%至40%升幅,他的語氣反而令我記起當時的事情。當大家說我不是的時候,我反問﹕「我幾時叫閣下不要買樓?」,回答是「不記得」。我說,你只記得我叫閣下不要買樓,又記不起是何時,對我是不是公道?再說,做甚麼都是因時制宜,時間對於置業是非常重要,閣下不記得而我記得,時間大約在2002年中,若果我叫閣下買樓而你真的有做的話,樓市在2003年終極一跌時你已將我殺死,我不但收不到半聲多謝聲音,反而說我累死你?真的是莫名其妙。
該次事件給予我一個教訓,以後有人問我是否應該入市買樓,我會反問,是否是閣下購買第一層樓宇?是否用作自住?若果是第一層兼自住,我會說量力而為,但如果用作投資,我會說閣下已經有經驗,應該信自己判斷,何需倚賴他人。
有一些人是很奇怪,他們的心裡其實並不打算買樓,不過,喜歡經常問別人是否應該入市。當然有一些會回答應該,亦有一些會回答不應該。但當樓市下跌,他們會向說應該買樓的人說﹕「好彩沒有跟你所說而買樓,否則損失慘重」。這樣還好一點,但當樓價上升,他們會指責說應該不買樓的人,會這樣說﹕「今次俾你累死,當時我打算買樓,你說不應該,現在樓價升了2至3成,如何?」
其實買樓無論是自住或投資,都是個人的行為,除因市場的環境外,更加要顧及個人的經濟許可。比方說,在2003年,一切外在環境因素都說不應該買樓,但閣下坐擁巨額現金,或有一份穩定而收入高的工作,如工務員、教師、醫生等,這反而是他們千載難逢的機會。
雖然當時他們並沒有置業,但延至2005年,不少這類專業人士置業,本來他們應該安居樂業,但是在2008年下半年,他們聽從測量師勸告,將自住的物業出售賺了不少錢,但至今仍未回購,實在有多少遺憾。
其實任何時間入市都有危機,不過有機便有危,有危便有機,只看閣下如何把握,就算閣下再問每一個人,全部都說應該入市,閣下亦要視乎自己經濟能力。若果閣下買第一層樓宇,更加不要問別人,因為其他人知道你是初置物業,一定會推出一大堆似是而非的理論,將閣下嚇個半死,最後不敢置業。反之,若果閣下只得一層樓價自住,則不要理會外間的情況,話之佢天崩地裂,不要將自住物業出售,除非,經濟環境不許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