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經理是炒家的美麗外號

湯文亮博士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在一次宴會裡,友人介紹在坐的新朋友,到我的時候,介紹我是一個物業投資者,在坐十多人當中,不乏社會精英,當聽到投資者三個字,口中念念有辭,不過,他們並不知道,由於近年我的聽覺衰退,早已懂得讀唇,就算他們不發聲,我亦知道他們在說什麼,他們在說,什麼物業投資者,是一名炒家,目光帶有鄙視,到另外一位朋友,主人大聲介紹,是一位基金經理,他不但備受推崇,得到大家掌聲鼓勵,更贏得不少羨慕眼光,我只是奇怪,點解群眾會厚此薄彼,炒家與基金經理有什麼分別,其實兩者稱呼對掉就差不多,不過,曾幾何時,炒家的名字不但有些少江湖氣息,亦受市民祟拜,如今,市民直接崇拜那些江湖人物好了,炒家或者投資者這個名字變成兩頭唔到岸,不過,資深物業投資者雖然聲名差一些,但仍然是當中最有實力的人。

  其實,那些基金經理,唔炒唔得,有不少人委托基金經理投資,一年計數,在好市的時候的確有多少賺,不過,若果當年他買入一,兩隻股票,或者一些物業,就此擺住,不買不賣,賺得更多,不過他們又如何向客戶收取手續費,但當基金經理替客戶賺得超過預期的回報,他們更加可以收取特別花紅,就算沒有花紅,在年中他們收取買入賣出的手續費,比基金單的持有人賺取的回報更豐厚,倘若時勢不佳,亦不關他們的事,就算輸錢都是客戶問題,他們最緊要是多買多賣,這不是炒,又是什麼。

  不過,若果沒有基金經理,在2003年的時候香港樓市便沒有翻身機會,當時,無論是小業主抑或物業投資者大多數自顧不暇,對於銀行所放出的銀主盤亦顯得有心無力,就算樓價不斷下滑他們亦沒有能力接貨,但天無絕人之路,那些外國基金者例如澳洲麥格理,星架坡淡馬錫,與及數之不盡的外資私募基金者,他們坐擁巨資,不斷收購香港優質物業,雖然我經常說他們是擇肥而噬,但當時若果沒有他們,香港樓價不知道下跌至何年何月,亦會出現更多負資產者,但那些基金者美其名是投資香港物業市場,其實是炒樓,他們有一個不成文規定,當他們所投資物業有一定利潤,或者大約五至七年之後,便會將物業出售,若果不是這樣,他們如何向那些投資基金的人收取管理費,花紅,甚至獎金,那一次,他們不需要等太久,到2007年,他們已經可以出售那些物業,更高調地向外界宣佈,他們為客戶賺了不少錢,以他們的行為來說,大家認為他們是基金經理抑或是炒家,或者是有一個美麗外號的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