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兩個星期,報章說大淡友張一鳴說樓市瘋狂,要求政府加重SSD。這段新聞我覺得有多少奇怪,為甚麼將要求政府出招的人說成大淡友?其實他們是大好友,若果不是恐怕樓市繼續飈升,亦不會要求政府出招,究竟是誰的邏輯正確?我也說不得準。
政府連番出招打擊樓市,但樓市反而向上飈升,很多人都很奇怪。其實,政府出招的時間亦露了口風,表明樓市有大幅上升空間,否則亦不用出招打壓,所以,政府亦是大好友。而當初見政府出招便立刻將物業,尤其是自住物業出售的人,今日得嘗惡果。
政府口中說擔心樓價飈升,其實說給市民聽樓價會飈升,聰明的市民便會買樓等樓價升,政府越出越多招,樓價反而壓不下,在這裡反問政府一聲,若果不出招,是不是樓價會比現在高出很多。答案是肯定。所以, 樓市越被打擊,樓價越升,道理很簡單。不明白當初聽見政府出招便立刻將自住物業賣走的業主心態。
其實,道理亦是很簡單,就是有不錯利潤,在2005年,若果有一份收入正當職業,有少少積蓄,要買樓可以說是易如反掌。不少人亦在當時置業,到2008年的時候,世界出現金融海嘯,香港樓價只是稍微回調,並沒有真正下跌,那些人稍後見政府要出招打壓,便匆匆將物業出售,無他,有錢賺而已。
在此時刻,有部分已經不將自己物業當必需品,而是將物業視作商品,將有錢賺的商品出售,亦是人之常情道理,對他們來說,只不過是賺少一點,並沒有損失。
最不幸的就是那些因為政府出招而買不到樓的人士,政府越出越辣,越令他們買不起樓。政府是否要對那些人作出賠償,那些人說政府出招而買不到樓宇,其實只不過是藉口,政府從來沒有大力打擊初次置業的人士。不過,在商言商,只要銀行稍加審核,那批人士其實是未有資格置業,所以說政府出招而買不到樓亦只不過是廢話。若果他們要買,2003年當然是一個好時機,2008年也不錯,為何那批要買樓的人遲遲不落注?如今見樓價上升,硬說政府令他們買不到樓,現在更有人說,供樓沒有問題,但首期則因為政府要求太高而買不起樓,似乎責任又是在政府。
我只是問一聲,在2008年,該位人士為甚麼不買樓?若果答案是首期不足,而買不起樓,到今日仍然買不起樓,那樣關政府甚麼事?但若果當日能夠付首期而不買樓。今日首期不足而不能買樓,這又關政府甚麼事?為甚麼當日不買樓?
其實,政府出招,大家都有不同演繹,有人會視為入貨時機,亦有人當作出貨時候。總之,大家按自己需要,物業持有數量,銀行負責等等,會作出一個抉擇,沒有對錯,因人而異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