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口中可能不時講出「通脹猛於虎」這句話,但面對通脹,我們無能為力;業主加租,無能為力;加電費,無能為力;加交通費,無能為力;糧、油、食品、餐飲加價,全部都無能為力,不但市民無能為力,我們的政府亦無能為力,誰做特首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那麼香港人是否坐以待斃?
香港人要抗拒通脹,一定要自我增值,無論是學歷、工作與及勤奮,一定要無時無刻提升,才能跟上通脹步伐,否則,唯有依賴政府,住公屋,攞綜援,亦是抵抗通脹的一個辦法。
港幣與美元掛勾,令到香港的入口商品,基本上是全部都因為美元貶值而節節上升,更不幸的是,香港沒有產品能夠出口。換句話說,完全得不到港幣貶值帶來的好處,反之,國內及外國的人因為貨幣強勁,變相以折扣購買我們的資產,而我們又無能為力,任由他們宰割。
新加坡亦沒有資源,但是他們不斷將貨幣升值,從而向世界各地,包括香港,購買大量實物資產,主要是各類型的樓房,作為儲備,而他們購買海外資產的金錢並不是從印刷機得來,而是從貨幣升值中得來。終有一日,新加坡經濟轉弱,新加坡便會出售他們的海外資產,亦即是班資回朝,由於貨幣不斷升值,生活在新加坡的市民並不感到通脹的壓力,心情與香港人絕對不同。
香港政府推出打擊炒樓措施,美其名是打擊炒家,其實是扼殺全港市民抗拒通脹的能力。嚴格來說,香港的物業炒家,經過1997年淘汰,碩果僅存的只不過幾個人,而新晉的財力不足,只有一些社區炒家搗亂,吹吹水,他們這樣做,令致議員不滿,督促政府打擊炒家,政府所推行的措施等如食砒霜杜蟲,分分鐘連性命也不保,沒有了炒家,樓市亦奄奄一息。
打擊炒樓措施嚴厲苛刻,成交大幅減少,但樓價不落,初次置業者固然很難上車,要換樓的人士亦很難得到銀行批核,沒有物業亦即是沒有了強而有力的武器對抗通脹,當物價、租金繼續上揚,因為政府的措施而不能置業的人怎樣咀咒政府,想亦不敢想。
就算政府能夠控制樓價,亦不能夠控制通帳,政府見中央控制樓價不遺餘力,而很多人都知道,國內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香港執行國內的政策,顯得有些不倫不類,國內控制樓價之餘,連油糧食品,豬、牛、雞肉亦一併控制其售價,但是香港政府除了能夠控制樓價之外,還能控制些甚麼?
這是一個下一任特首面對的問題,亦很難有一個完滿答案,放寬打擊炒樓措施,樓價則會如脫韁野馬,向上亂竄,連同一切生活用品的價格,亦會急劇上升,新特首不受議員質詢才怪,一不留神,可能要下台。
若果任由打擊炒樓措施繼續下去,香港市民愈來愈難置業,好質素的物業不斷流入國內或者外國人之手,樓價愈來愈貴,港人的住屋質素則會愈來愈差,愈住愈遠。政府的措施究竟是幫港人抑或是幫外地人?我亦攪不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