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兩年,不少人開口埋口講地產霸權,將從事地產或有關行業的人說成十惡不赦,究竟甚麼是霸權主義?香港現在有沒有霸權?
其實,市民說地產霸權只是因為地產行業涉及的金額太大,普通人根本無法想像,業主又早已被塑造成無良業主。故此,因利乘便將地產行業說成霸權主義,其實它並不是。
甚麼是霸權主義?我認為帶有壟斷成分的行業才可以被說是霸權。在香港,我們經常說的加快減慢的石油公司才是霸權,幾間石油公司有默契地加加減減,價目相差只是一仙,時間相差只是一日,從事這些被叫做「卡塔爾」式壟斷行業的才可以有資格被稱為霸權,地產行業根本未沾著邊。
另外一個行業的是米商,政府只是批出有限度牌照,本來這個才是超級霸權。不過,香港人食米量愈來愈少,無非因為雜糧太多,所以米價漲幅遠比石油有良心得多。
霸權主義怎麼會被形成?我認為配額制度才有機會形成霸權,在七、八十年代,運往美國的成衣是有配額制度,不少現在是大公司當時亦因為靠成衣配額起家。當時沒有ICAC,大公司毫不被嫌,細佬在政府做官,大佬在製衣廠做管,挾手挾腳,將大量成衣配額送往大佬打工的公司,其他製衣廠只是為他們生產,賺取蠅頭小利。不過,這些蠅頭小利亦足以會令香發展起來,若果沒有配額霸權,以香港生產成本,很難與其他亞洲地區相比,所以,配額霸權其實令香港成長,由亞洲四小龍再繼而成為紐、倫、港,世界首屈一指的金融城市。
另一個霸權行業同文鍾維傑兄已經提及,入口商的霸權主名,以名車為例,以往由仁孚獨家代理,不但售價無從比較,品種又少。我回公司Check 一 Check,大約在十八前購買S-500,售價156萬,今日升幅不到15%至16%,其中港幣貶值,政府又加了入口稅。無他,因為不少汽車代理商如金國等,從德國直接引入該牌子,不但售價下降,亦提供更多系列選擇,這可以說水貨商打破了壟斷局面,但會有一日,代理商與水貨商大家一起開會,決定坐同一條船,這時候,新的霸權產生。
其實一個社會體系,無時無刻都會有一些霸權出現,亦會有一些霸權消失,以地產霸權為例,在2003年,若果持有物業的人負債比率太高,不但做不成霸權,還會被物業市場吞噬,甚麼豪宅大王、舖王、薄Cut王,都消失於鴻濤之中。但2003年以後,物換星移,待之而起的是另一批物業投資者。
大家不要太著重霸權主義,亦不要著重打倒霸權主義,隨著時代巨輪,一霸權消失,另一霸權代之而起,大家在這個世界生活,沒有辦法亦要適應,達爾文說強者不一定能生存,巨者不一定能生存,只有適者才能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