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施政報告應注意甚麼?

湯文亮
2011年10月12日

  今日,特首發表施政報告,本來大家亦不會太關心,一份任期內最後施政報告,亦不會起甚麼作用,但特首在上週末接受電台訪問時,清楚表示房屋政策有失誤,會反省。在今次施政報告會有突破,會提出修正之方法,使一份本來是不甚了了之施政報告,引起大家關注。

  上一任特首亦是因為房屋政策而下台,「八萬五」能放不能收。而曾蔭權是因為「勾地政策」使樓宇短缺,樓價飈升,是能收不能放。總括一句,房屋政策是每一任特首的燙手山芋,供應太少,樓價飈升,市民置業難;供應太多,樓價大跌,全港有物業市民資產蒸發,變成負資產者,亦會做成民怨沸騰。所以特區政府在房屋政策上,真是左右做人難。

  但是,主動權始終是在政府手上,只要作出平衡,問題是可以解決。在探討解決問題前,施政報告最主要是要注意,我覺得是這兩個字「銜接」。現在幾位疑似候選人只有一位正式表態,而另外幾位尚在解決問題中,辜勿論如何,我們仍未聽任何候選人政綱,亦未知道他們在房屋政策上採取任何種態度。假設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房屋政策被新任特首完全廢除,這樣更加會令到香港市民無所適從,比實施任何一個政策的禍害還要大,但是他們的政綱還未出台,特首於是大膽認錯,以退為進,希望接任人能夠繼續履行今次施政報告的房屋政策。

  漢初,蕭何在制定一切法律後,去官。曹參接任,他不但沒有變動蕭何制定之律例。反而,貫徹執行,使大漢盛世一時,史亦稱之為「蕭規曹隨」。

  若果特首施政報告內的房屋政策是確實可行,接任人繼續執行亦不是一件丟面的事。回歸經已十多年,房屋政策左搖右擺,相信特首在今次施政報告中會提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在我個人意見,房屋政策若果能放亦能收,因時制宜,已經是一個好的房屋政策。

  首先是居屋問題,政府一向表示經已停建,但並未停止出售。在過去4年,居屋貨尾單位1萬8千多個全部售出。換句話說,居屋的消耗量每年不多於5,000個單位,與社會上要求復建居屋的聲音,數量上其實是吻合,在施政報告裡其實是可以考慮。

  在勾地政策上一定要作出一些大改動,最主要的是任何地產將一幅土地勾出,結果最終大多數不會落入該名地產商之手,他們的感覺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在一、兩次之後,已經沒有地產商有興趣勾地,而政府從勾地政策得到的訊息,沒有人勾地亦即是沒有需求,沒有增加土地儲備,導致樓價飈升,這亦是特首認錯的主要原因。

  雖然已經改為「招標」,但各地產商在互相禮讓下,「招標」價亦不理想,政府不但賤賣土地,更有黑箱作業、官商勾結之嫌。為此何不公開拍賣?勾地者若不能奪得土地,投得土地者應給予1%土地價作為開拓費用。若是這樣,會吸引多一些地產商勾地,因為當土地被勾出,收入亦有保證。有土地被勾出,競爭便開始。

  一向以來,政府只重視那些有國企級實力公司才能有資格競投土地,動輒過百億元,中小型地產公司就是連邊兒也摸不著。當元朗等幾幅小型土地,無論在招標、拍賣,成績比大型土地優勝一截,政府是否要考慮多推小型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