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投資者的最新名字

湯文亮博士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香港政府在曾蔭權時代,藉著樓市升勢,將不少短線物業投資者定位為炒家,將樓價飆升罪狀推向他們,同時推出SSD,曾特首的SSD的確可以將9成炒家滅絕,但樓價不跌,新特首CY不察,兼在房屋政策上沿用多名舊人,於是繼績曾特首志願,出招打壓樓市,並且在思想上向市民灌輸,那些有超過一個物業的人就是炒家,有很多物業的人是地產霸權,政府的策略成功,很多市民都接受,不過,這又如何,根本於事無補,樓價又沒有下跌,不過,成交量大減,做物業代理的叫苦連天。其實,政府自己若不解決問題根源,不增加供應,任何諉過於人理由,其結局都是由政府承擔,耐心靜看特區政府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做物業投資的人現在只要等便可以,只要等,對方便會出錯,便會輸,真的不需要有什麼大動作,更不需要上街遊行、示威、抗議,一於繞埋雙手,等。

  美國樓市有轉好跡象,但初次置業的人仍然佔一個小數目,按美國方面的科學計算方法,應該大約有40%置業的人為初次置業者,現在不足三成,反之,那些經常買賣物業的人,他們現在被稱之為重覆置業者,repeat buyers, 有超過五成以上佔有率,其實,什麼是重複置業者,他們其實是物業投資者,甚至是炒家,在香港,人人得而誅之,但在美國,他們又很受歡迎,美國政府甚至希望那些重複置業者入市,將樓價炒起,吸引那些初次置業者入市,換句話說,美國政府豈不是鼓勵國民,甚至外國人在美國炒樓,點解我們的政府每一件事都是為美國馬首是瞻,甚至利率升降都要睇伯南克,而香港政府對待那班重複置業者與美國不同,實在令人費解。

  在美國,有時,未必是那些首次置業者不想買樓,而是當他們向銀行借錢的時時候,銀行便會諸多刁難,而那些首置人士的信用又未必符合銀行的要求,加上他們又沒有固定資產,所以,銀行未必願意借錢給他們,就算借,銀行都會要求加利息,又減按揭成數,但借錢給重複置業的人士又不同,他們已有固定資產,若果他們在過去還款的紀錄良好,銀行將他們歸納入信貸良好的一群,即是利息又平D,借錢又可以借多D,這點與香港的做法完全相反。我相信美國佬都不明白香港政府做法,拉停樓市動力令一班初次置業者上車,其實是非常危險,他們買樓的經驗不足,又從未在物業買賣上賺過錢,稍有風吹草動,他們便放棄手上物業,令樓價會急速下挫,最後,不但投資物業的人,各位小業主,甚至銀行家都會受到損害,政府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但奈何政府以「民粹」意識為重,經濟則放埋一邊,橫豎政府尚有儲備,到儲備用盡的時候政府才會考慮怎樣拯救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