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見身邊的朋友們買樓,不亦樂乎。而自己在1997年金融風暴後,所擁有的幾層物業給銀行收作銀主盤,如一朝被蛇咬。於是,有感而發,對他的朋友們說:小心,小心,並將自由的慘痛經驗說出來。
但他的朋友們不領情,回駁說:小心什麼?當日,1997年你一個人買幾個物業,根本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之外,我們叫你小心,你亦聽不入耳。今日我們買物業,一不是用作炒賣,二付出不少於50%首期,三市場租金不俗,而且我們的心態與你當日不同,該人語塞。他的朋友不放過他繼續說:當日,1997為什麼要買樓,而且不是用作自住,不作收租,目的只是炒賣,其實我們大家都很明白,你只是貪心,結果「貪」字變「貧」。
時下物業市場不俗,亦有很多人入市,他們身邊的朋友亦不時以1997年樓市會大跌70%來警告他們,有一部份人根本身受其害,用自己的故事勸告身邊的朋友。但他不知道,兩個時期的置業者心態不同,環境亦不同,1997年買物業的人大多數已經有自住物業,不過見市場熾熱,未能及時正確分析形勢、自己能力,被一個「貪」字蒙蔽,結果變「貧」。
若果不「貪」,大家每一個人都非常安於現狀,世界不會進步,個人生活質素亦不會改善。雖然「貪」字使人變「貧」,但亦使到很多人致富,正如巴菲特所說,若果投資,應該與「貪婪」做朋友,否則,不會致富。
與「貪婪」做朋友,必定要把握時機,若果「貪婪」太多朋友的時間,倒不如放棄,靜待時機。否則,貪婪的伙伴「恐懼」出現,一切便會變得不同。
當一眾友問﹕「為什麼要在1997年置業?」,大家期待答案是「貪心」,該朋友答:我其實不是貪心,我恐怕樓價再升,所以早一點買樓而已,誰不知樓市大冧,我已辛苦15年,只不過勸各位小心,別無他意。
恐懼比貪婪更陰險,更難做朋友,所以巴菲特說:投資應與恐懼做朋友,似知易行難的事。恐懼其實藏在每個人心腑裡,當人們的理性戰勝貪婪時,恐懼便出現。你可以抵受貪心不買樓,但你恐怕樓價上升便會買樓。不過,這是貪婪與恐懼的一面。
其實,貪婪並不是升市才出現。2003年,樓價已經是蔗渣價錢,新樓售價不及地價,雖然當時經濟差,但不少人不受影響,例如政府公務員,醫生,教師,以及一切公職人員,他們的薪金沒有多大改變,只不過加幅少一點。但很多人依然堅拒置業,他們所持的理由是樓價尚有下調空間,雖然明知空間其實很少,但「貪」字蒙敞了正常分析,在能力許可時間仍堅拒置業,結果恨錯難返。
「貪婪」在這時間所起的作用其實比「恐懼」小,有能力置業的人眼見不少朋友為了物業而置身水深火熱之中,恐怕置業之後樓價會繼續下跌,所以不肯置業,究竟幾時與「貪婪」和「恐懼」做朋友。
該一班朋友中亦有在2003年置業,於是該人被問﹕「為什麼會在2003年置業?」,答﹕「無他,我當然希望樓價升才買,但另一原因是我恐怕樓價升,我日後買不起,所以買樓」。原來,該人選擇與「貪婪」和「恐懼」做朋友,才可以享受物業升值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