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總突然宣佈可以考慮港元不再和美元掛勾,將本來平靜的聯繫匯率問題再度成為城中話題,甚至有評論員將樓市在1998年後至2003年期間大幅下跌7成,說因為聯匯之過。
我很奇怪,不久之前,當我們講8萬5時,人們認為樓價下跌是C.Y.之8萬5政策失衡,今日又說成是聯匯問題。究竟是那一樣令樓市下跌7成?抑或另有原因?
怎麼香港人從不檢討自己,當時不少人身負幾層物業,又不出租,只等升值,又或者是用作炒賣,當亞洲金融風暴湧至,走避不受者當然身受重傷。現在有人說若果當時脫勾,港幣沒有隨美元升值,換句話說,即是物業升值,樓價不會大跌,他們便可以倖免於難。
這是甚麼邏輯?當時香港根本彈盡糧絕,若果港幣當時自由浮動,定必大幅貶值,而美元處於強勢,你說,美國的基金會不會以白武士之姿態在香港登陸?美其名是拯救香港地產業,實則是搜掠一空,香港人當時真的是沒有能力抵抗。就算掛勾,仍然有不少優質物業落入外資基金手中,到近年香港人才逐漸買回來。
有人在網上留言,若果脫勾,港幣升值,亦即是物業貶值,我損失很大,不得不撰交挺之。說老實話,損失一定有,不過有排未輪到手持物業的人。香港政府早已出招,壓低物業價值,現在物業價值並不是真正的市值,若果脫勾,政府亦有很大機會取消SSD及放寬樓宇按揭。兩者對沖下,物業升跌與現市值只有幾個百分點差距,物業投資者的損失是有限,不過,有一些人比較坎坷。
若果港幣升值三成,那些買了人壽保險的人,供足一世,當有意外,有一百萬美元賠償,過往,相等780萬港元,現在只得600萬,是否早死好過遲死?
那些買了債券的人,當初用780萬元買了100萬美元債券,收了雞碎咁多利息,變成105萬美元,港幣升值,100萬美元連本帶利只能換回630萬元,是誰動了他的乳酪?
那些在外國屈屈不得志,準備回流的人,他們認為香港樓價必然大跌,這樣他們可以置業,其實他們是錯,就算樓價跌,但港幣升,兩者經已對沖,若政府放棄按揭,取消SSD,樓價自然回復正常。換句話說,樓價沒有跌,但港幣升了,他們如何置業?倒不如繼續做外國人好了。
那些有一層自住樓的人會說,我不賣樓,樓價升跌對我沒有關係,但日常用品便宜了,我是得益者。未必,港幣升值,利息亦不受美元影響,將會上升,大約是金管局所定的壓力測試利率,大約4.5%。這樣,閣下辛勞的收入便化作利息支出,走進別人的口袋。以後,飲茶、晚飯,大家要手緊一些。
港幣升值,究竟有沒有人得著?當然有,那些現在住公屋,領綜援的人,無可否認,綜援金額沒有變,但購買力強了一截,的確是受益者。不過,港幣升值與否,他們已經是人上人,港幣升值,對他們來說,錦上添花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