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居屋是否作為居所?

湯文亮博士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2010年8月20日


  行政會議成員對董建華說﹕應該「興建廣廈千萬間,令天下人士盡開顏」,於是,推行八萬五政策。及後,有人問董建華關於八萬五政策,董答﹕「已經取消咗,乜你唔知?」。該人並沒有追問下去。八萬五政策是特首與行政局的決定,只由他一個負責,至今始終沒有還他一個公道。

  若果八萬五政策一直推行下去,市民不但居者有其屋,兼有樓收租。全世界政府都希望「居者有其屋」但並不是「居者(擁)有其屋」。擁有一個物業,其實是很辛苦,當時政府公屋私有化,並沒有太多人響應,因為他們知道一旦成為業主,便要負責物業日常開支、維修工作等,是很麻煩。

  不但公屋居民,亦有很多公務人員,情願繼續住政府樓宇,而不利用房屋津貼購買物業,他們都知道當退休時,退休金是很難購買一個像樣的物業,但為貪圖一時之便,始終不會置業,這就是人性。

  「遏市12招」推出之後,立即有行政會議成員表示應復建居屋,理由是相當正面。但他們不知道房屋問題若處理不好,樓市是會藉勢向下大幅調整,當居屋建成後,無錯是會有人擁有其居所,但亦會令其他人資產減值,甚至變成負資產者。比起現在只有一部份人沒有自置居所,不知壞上多少倍。到時又要出招挽救香港樓市,預知結果的事硬要進行,似乎不合常理。

  我們亦要了解現在需要購買「居屋」的人是否將「居屋」作為一個「居所」,抑或將「居屋」當作一個投資產品。政府過往亦曾回購不少高價「居屋」。換句話說,政府是包輸,這樣市民怎麼不會要求復建居屋。

  亦有很多人在這兩年誤信流言,或見物業上升了不少,有很大利潤而將自住物業出售,今日亦要求復建居屋,這樣會令到更多人誤會政府有責任每戶都要擁有其屋,而將本身自住物業作炒賣之用,這個訊息,更加危險。

  當然亦有一些人一生勞碌,從來沒有試過擁有一個物業,我們是要關心他們。不過,他們需要的是一個永久棲身之所,並不是一個兩年又要面對業主加租的人。所以我們應該協助他們儘快上樓,租住公屋。加建公屋,是直接解決問題結徵所在。

  有學者認為每年興建6000個居屋,可以舒緩緊張情況,又不影響私人樓宇買賣。若6,000個單位對市場沒有影響,則供應仍然緊張,該批居屋投入市場後價格會立即上升,對向隅者不公道。倒不如興建同樣數目公屋單位,便需要的人有居所。否則,則要大量興建,如八萬五一樣,務求要推「罧」樓市,這樣才會令居者(擁)有其屋。不過,同樣問題,不能再以曾經失敗方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