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萬五政策的後遺症

湯文亮
2012年4月13日


  寫了兩篇關於八萬五文章,雖然被網友鬧到飛起,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只不過將實情說出來,昨為日後大家投資物業時有所警惕。其實八萬五政策對於當年樓市大跌7成關係不大,但是八萬五後遺症,令樓價急升的主要原因,後遺症是什麼,就是政府為收緊土地供應而設立的勾地政策。

  政府為收緊供應,不但設立勾地政策,更加停建停售居屋,務求將全港購買力送往地產商手中,在竭澤而漁的情況下,一般市民被迫向地產商購買樓宇。不過,不要將事情說得太悲觀,在低潮時向地產商買物業的人到今日已經有相當利潤,勾地政策在這一方面可以說是成功,一向以來政府是不敢更改政策,更加不敢更改取得成效的政策。最後,這個一度比視為完美的勾地政策,是為日後樓價節節上升,甚至出現泡沫的元兇,真的是始料不及。

  當樓價上升,政府理應調節,甚至取消勾地政策,恢復定期賣地,增加供應,此為治本之法,但不知何故,聽甚麼紅蘇軍師計策,認定樓價上升乃物業炒家作怪,於是設定無數打擊炒樓措施,甚至推出SSD及收緊物業按揭,但樓價始終不下,反而洐生了更多問題,好彩政府即將換屆,新一屆領導將會吸取前任失敗的教訓,對症下藥,可望扭轉乾坤。

  由於政府實施打擊炒樓措施,一般按正常情況要置業的市民,換樓的市民,甚至因家庭成員年紀長大,或數目增多而需要多一間樓宇的市民,在措施下都沒有辦法置業,他們唯有等樓價回落或在政府取消打擊炒樓措施時再作打算。所以需求減少,成交量減少,樓價稍為下調,官員們認為打擊炒樓措施有效,沾沾自喜,誰不知措施令樓市醞釀大升勢。

  在另一方面勾地政策應該稱之為,你不勾我不賣地政策,由於大地產商不勾地,小地產商勾地但投不到地的情況下,政府每年的勾地表就像中學生的壁報板一樣,每年更新,由於每年從勾地表勾出的土地不多,政府便誤會樓宇需求量不大,從沒有積極考慮開拓土地,而手上的土地亦只不過前朝早已開拓,回歸後開拓的土地實在不多。到去年,政府見打擊炒樓措施推出後仍是樓市只是輕微下調,最後亦知道樓價上升最關鍵是供應。鄭汝樺遠水不能救近火清楚表明政府從未有準備開拓土地,而特首用了兩天時間,左巡巡右望望,揀幾幅小型土地,炒埋唔夠一碟,但他的做法清清楚楚講給市民聽,土地嚴重不足,心水清的市民怎麼不會入市,而大家亦知道,政府只可以用高壓政策壓樓價一時,不能永遠打壓樓價,一有機會,樓價颷升,最近樓市上升與此亦不無道理。

  打擊炒樓措施其實是八萬五後遺症,但是若果政府關心樓市,知道八萬五政策的禍害遠不及它的後遺症。我的網友不同意這點,將我鬧到豬血淋頭,說97年後樓市下跌,一定是八萬五,我只是向他們講一句,當時我亦是地產市場上一個投資者,但當我發覺情況失控,投資便要保守一些,與銀行關係好一些,當風暴來臨只要一日不死,一日都會有翻身機會,否則,只會恕恨八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