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劉邦得天下,論功行賞, 何居首,諸將不服。高祖對他們說,當你們打仗,感覺兵力不足時, 何新兵到,糧食不足時,運糧官又至,武器不足,那些強弩利箭亦早有準備。你們打勝仗,最大功勞是簫何,因為,他甚麼事都早有準備。今日,香港樓價飈升,最大責任就是政府沒有準備,沒有開拓土地的準備。
當年,政府見樓價拾級而下,便宣佈停建,停售居屋,將土地供應訴求交給巿場,令到所有供應停頓,地產商才能出售他們的存貨,樓價才能止跌,及後再拾級而上。負責制定政策的孫明楊本應記一大功,但是他的勾地表政策其實不是交給市場,而是交給地產商。與此同時,孫公從來沒有表示除停建,停售居屋外,原來政府亦停止開拓土地,一直到曽蔭權見樓價太貴,將樓價飈升的責任交給物業投資者,不得要領下,知道增加供應才是解決方法。愛將鄭汝樺一句'遠水不能救近火',表明開拓土地需時,供應亦不會在短期內大量增加,市民得到這個訉息,樓價怎能不上升。
房策會又花了不少時間來硏究土地供應問題,最後結論是過去七年,供應不足需求,但上任特首從來沒有指示解決方法。最後樓價飈升,看官,你說責任是應該由誰人來負責。物業投資者當時食了一隻死貓,今天總算水落石出。但是一個負責任政府,無論需求是如何,一定要開拓土地,保持供應,若果市况太壞,可以不推出市場,以免樓價再向下,但沒有開拓土地,當樓價上升時就無能為力,將責任萎過於人更加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長策會又說,香港有17萬個雙非嬰,假定有一半雙非嬰留港,在房屋政策上要重新檢討,我覺得這個假設是不需要硏究,長策會應該抽查雙非嬰背景,我相信十個之中,九個有能力在香港居住,而且他們將會從少便來港,這些將會是香港未來精英,只得一半到港居住,可能是太少了。
其實,長策會毋需理會有多少雙非嬰到港,因為他們全部都是香港人,有權在香港居住,長策會的責任就是多拓土地,將土地供應,樓宇供應的大權握在手中,就算雙非嬰全部到港,亦可以應付得來,若果只有10%雙非嬰到港,就減少推出土地,維持土地供應量與需求吻合,這亦不影響自由經濟原則,何需大費周章,商量土地供應。
若果市民知道土地供應充足,政府亦會因事制宜,就不會搶購物業,樓價亦不會上飈,這點對民生有穩定作用。若果估50%雙非嬰到港,但是原來全部都來港定居,土地供應就會不足夠。十五年後,誰人負這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