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炳良說,近日物業樓市很奇怪,出現恐慌性買樓,當中應有不少人未達置業水平,買樓亦不是量力而為,他對此現象亦深感奇怪。
有甚麼好奇怪,是誰做成恐慌性買樓,試問除了香港政府之外,誰有能力做成這個現象,正如中國古代,兩湖失收,米價漲,按正常做法,朝廷開倉,將米價壓下去,待下一造米收成便可以解決問題。
香港政府一早知道樓價上升,主要原因實在供應短缺,若果當時加速開拓土地,優化勾地政策,令市民認為供應沒有問題,但香港政府沒有這樣做,若果古代朝廷不加速開拓耕地,將米價上升的原因歸咎於一些零售米商,並公開勸喻 市民不要加入搶購米糧行動,與此同時,則開徵各種稅項,以防有人搶購米糧,稅項愈來愈多,當初相信朝廷沒有購入米糧的人愈來愈慘,最後,大家一齊恐慌性搶購米糧。
在香港,政府一方面叫市民不要買樓,要量力而為,另一方面則加強執法,開徵SSD,收緊按揭,按揭愈收愈緊,市民置業愈來愈難,最後,市民不相信政府,做成恐慌性買樓,換句話說,甚麼做成市民恐慌性買樓,就是政府信用破產。
張炳良說,物業市場上出現奇怪現象,實在不欲以言語刺激炒樓客,我一向以來說張炳良是儒將一名,謙謙君子風度,但若果真的是對付炒家,我覺得言論狠一點也不怕。
「炒家」,社會渣滓,公然擾亂社會跌序,不事生產,人人得而誅之,問題是社會上根本沒有炒家,假若你今天走出去訪問任何一個買住宅物業的人,他們都不是炒家,他們都是有非常迫切需要買物業自住的人。這些人當日聽從政府勸喻,認為政府必定有辦法將樓價壓下去,所以毋需急於置業,一次又一次,而最後發覺,政府壓抑樓價辦法是一次又一次收緊法例。最後,他們都豁了出去,再不理會政府勸喻,做成今次恐慌性買樓,他們是一批失去理性的人,但決不是炒家,張炳良發覺事實,不敢用炒家來形容這班人,否則這批人真的是含不白之冤。
其實,政府現時甚麼也不用做,待11月19日,檢討一下炒樓措施成效,公報一些供應數字,不但不收緊按揭,並且放寬一些初次置業與及換樓的條件,只要令到市民覺得政府可以增加供應,樓價便不會向上,若果繼續收緊,令市民擔心如不置業,他日政府繼續收緊,更難置業,恐慌性買樓加速擴張,更難處理,正如任何一個醫護人員對付一些歇斯底里的人時,必先安撫其情緒,待冷靜下來才進行下一步行動,與之角力,雙方皆會損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