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在香港,樓宇短缺,電影《一家八口一張床》可能是誇張一些,但不少家庭只是租住一個板間房,不少會受到陶三姑式的包租婆欺凌。當時,大家都有一個希望,能夠上樓入住公屋便好了,有不少港人精英便是從如此這般的環境長大,有部分人投身地產行業,亦有部分人今日有數層物業收租。但社會並未給予該批人一個贊賞,反之,有不同的聲音對該等人表示不滿,實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今日的香港,沒有樓宇的人便是一個好人,他們可以隨時唾罵其他人,說有樓收租的人是炒家,做地產發展生意的人是地產霸權,但是他們從來沒有考慮自己至今為甚麼仍然未能置業。總之,是別人的錯,社會欠他們的。
本來,發「勞騷」是個人的自由,但偏偏社會上有政黨、議員、學者為求爭取他們的選票,而幫他們說話。不但如此,更加強迫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滅絕炒家。現在,為數不多的炒家已經滅絕,但政府官員獵殺行動已經上了癮,依然不斷出招,現在,樓市在表面上平靜,但內裡實在藏有不少暗湧。
不斷出招,使本來能置業的人現在亦沒有能力置業,因為他們不但需要付出更多首期,同時亦要付出更高昂利息,若勉強置業,更要付出昂貴保險費,一有風吹草動,銀行又要追收差額,擁有的物業分分鐘給予銀行收回,變成銀主盤,這樣真的是喊都無謂,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置業才是上策。
置業的人減少並不是代表政府解決問題,只不過將問題延後,留待下一屆特首要解決的事,當下一任特首上任時,社會上的怨氣將會更大,在無人樂意出售手上物業時,樓價自不然會隨著通脹升值,要置業的人士發覺,當日若不是政府阻撓,若果已經一早置業,亦早升值,亦不至於仍然是無樓之人,怨氣向誰發洩? 現任特首又離任,新任特首將會是一面茫然外,只能表示盡力而為。要解決,歸根究底亦要還原基本步,協助希望能夠置業的人置業,未合資格置業的人則給予他們一個居所,亦即是我們稱之為的「公屋」。
大禹治水時早已知道,起壩築堤只不過是治標之道,要疏通河道才是治本之法。現在政府努力禁止人們置業,不但未有解決樓宇短缺問題,更令有關行業例如地產代理、銀行、律師行生意大減,更遑論裝修、建材、燈飾等行業。香港是一個自由消費、投資城市,太多管制反而不妙。
沒有人發達,沒有人破產,這一個城市怎會是一個商業城市,一個金融中心,你說這個城市會不會吸引人。各行各業的人他們對自己行業的認識一定比政府官員深刻,但現在要跟隨政府的指示而作活,實在是外行人領導內行人。
要嚴格管治其實是一件行容易的事情,但不久後將會傳出「苛政猛於虎」的聲音,當市民不喜歡這個政府,但又無能力影響政府決策,唯一可以做的事情便是離開這個城市,這個是他出生、成長的城市,相當悲情。
當市民離開,樓價自不然會下調,導致物業擁有者亦要慌忙出售物業,連鎖反應下,樓價會繼續下跌,當然這將會滿足統治者及一小部份市民的願望,但是當日叫囂說樓價太貴的人,依然說樓價太貴,會有下調空間,依然不會置業。
最後,連當日說樓價太貴的市民,發覺這個城市已經沒有價值,雖然政府一再為他們的叫囂而出招,他們亦會選擇離開這個城市便算了。樓價,當然是人人都能夠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