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新特首 – 三萬五的疑惑

湯文亮
2011年10月20日

  兩位特首候選人分別落區爭取基層市民支持,期票越開越大。一位說兩年內上樓,另一位說,每年興建35,000公屋單位,三年內已經可以將輪候的人全部上樓,第四年起,每年供應35,000個,需求15,000,到時,真的要派街坊,有冇資格,有冇需要都不是問題,只要閣下申請便可以。

  古時做官,在離任前朝廷吩咐,必定要刮取民脂民膏,清廉的官員亦要遵從此例,有所謂「3年清官,萬両雪花銀」,更加不准將要離任的官員做一些有建設的事項,以免受到當地人愛戴。否則,接任的官員是非常尷尬,非常難做,人們只會將他與前任官員互相比較,更加會懷念前任官員。

  要多建公屋,難道曾蔭權不懂,要爭取基層市民支持,廣派福利,難道特首不識,臨別贈錢,最後害苦了接任的官員,非為官之道。但是兩位候選人為爭取基層支持,兩年上樓之說勉強尚可執行,但每年供應35,000個公屋單位,是否要令到大部分人居住在政府單位?以香港現時儲備,在未來5年,即是一個特首任期是可以支撐,但五年之後,下一位特首必需考慮發債,開徵銷售稅等治標方法來維持香港經常開支。久而久之,香港便失去其獨立自主能力,我們的下一代慘矣。

  要減少輪候時間的問題亦不是很難解決,香港現在大約有50,000個輪候公屋的人士,但是我們有大約60,000個隱瞞本身資產 / 收入而佔用公屋的人士,最簡單的做法是強迫有物業收租或早已搬離而將公屋借用予第三者,交回所擁有單位,假設可以收回30,000個,使輪候時間減至一年內,既不勞民又不傷財,任務在彈指之間便可以完成。

  亦可以考慮在30歲前是不能申請公屋,同時要求大學教授、社工等不應該為大學生申請公屋。老實說,他們並不是最迫切的需要的人,當他們大學畢業,又到公屋上樓的時間,為得到政府居所唯有將前途放在一旁,甚麼進修,離港工作等全不理會,只為上樓,其實是將他們的前途毀掉。30歲後,大局已定,就算大學畢業,沒有機緣際遇,亦未必找得理想工作,申請公屋亦順理成章,別人亦不會懷恨。

  兩位候選人亦知道今次選舉尚未是普選,基層亦不會有太多人在選舉團中,在基層地區開空頭支票,亦只不過知道敗象已成,在爭取不到中央與選舉團信任,唯有爭取基層支持,作為抗衡另一位候選人的手段。於是「臨別贈錢」,宣佈興建3萬5個公屋單位作垂死掙扎,其實雙方勝負早已作出分野。

  雖然說有競爭才有進步,但惡性競爭反而淹沒了事情的真相,例如在一年前,各大銀行為爭取市場佔有率,將利率一減再減,甚至低過金管局要求。令市民認為低息是必然,而反效果則推高樓價,要政府出猛招壓至,樓價飈升,銀行之低息政策亦應負一部份責任。

  「臨別贈錢」政策相信會越玩愈激,今次公屋,下一次居屋。總之一定要爭取基層支持,爭取佔有率,以此向中央作為談判籌碼,但過激的行動,恐防會激惱百萬業主,實在是得不償失。總之,隱定香港,必須有一個隱定的房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