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每一日看報紙,見成交量大多數集中在新樓,二手樓宇的成交量非常少,什至很多大型屋邨整個星期出現「零」成交,這種不均衡現象及大型新樓源源不絕供應,始終一日,樓市被新樓盤壓死,而損失最大的,當然會是新樓盤買家,此一點,大家不得不妨。
地產商現在遠期樓花吸引買家,當人們考慮樓花會在兩年以上才交樓,到時什麼SSD可能已經沒有效用,可自由轉讓而不需要繳付特別印花稅,若果樓價有20% 至30%升幅,利潤是相當不錯,這是一般人想法,其實這是錯的。
兩年前亦有不少新樓出售,不少買家到今天入伙時,遇到不少困難,上會時銀行未必估到價,出租亦有很多對手,出售更加困難,其實這些情況在每一個新盤入伙時都會重演一次。不過,由於購買力強大,很快便會消失,新樓盤很快便會填滿,買賣,租務全部又回復正常,如是者週而復始。
現在情況有所改變,地產商未知是否恐懼C.Y.上場有新措施,所以在這段時候大家都儘量賣樓,雖然香港擁有強大購買力,但始終會乾涸的一天,而這亦會影響二手樓購買力。若果在這段時間香港金融市場出現動盪,購買力減少,當這些新樓盤入伙時大量業主沒有辦法履行合約,迫於撻訂,樓市將會陷入危機。
現在情況有如1998年時,地產商見市場仍有購買力,不斷開盤,當時亦屢創天價,亦超額數十倍認購,但後來事情發展,大家都發覺當時買樓的人大家都有幾個單位,準備「摸」售。當時「摸」出「摸」入,不亦樂乎,但後來有很多業主都未能完成交易,地產商收回單位以賤價重售,連累那收樓死頂的業主,最後不少收樓的業主亦淪落成為負資產者。
今次地產商會不會重蹈覆轍,在商言商來講,地產商見前果未明朗,儘量將手上新樓盤清貨亦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不過,今日的地產商與98年時期財務狀況絕不相同,就算推出的新樓銷情不佳,他們亦不會減價推銷,他們速銷其實是另有原因。
很多大地產商其實已經囤積了不少地,大多數是農地,他們只是等待地價最低的時間才申請補地價,當C.Y.一上場,掌握各大地產商所囤積的農地,必定會定出一個合理補地價,在未來三、五年,各大地產商亦要儲備資金,準備開發,屆時,供應一定多,所以地產商現在儘量賣樓其實是有目的。
不過,無論如何,一手樓的銷售秩序的確是亂了,亦正表示他們沒有默契,各自為戰,只要有一個地產商割價,正如南豐集團在1998年割價傾銷一樣,其他亦會跟隨,樓價拾級而下亦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最奇怪的是政府想盡辦法,又收緊按揭,又SSD,始終未能將樓價壓下去,反之,各地產商為了個人利益,在惡性競爭下樓價反而下調,亦始料未及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