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粵語長片,有不知多少套有著同一戲軌,大致講一個家庭,父親患病,母親為後母,大女兒為前妻所生,後母有一對小女兒,家道中落,大女兒要靠出賣色相,養活一家人,但是一家人卻以她的職業為恥,甚至不承認大女兒是家中的一分子。錢,大女兒依然是要每月繳付。一個雷雨晚上,大女兒再不能夠忍受那些單單打打的語言,離家出走,結果,上述一家的生活變得非常徬徨,但後悔已太遲。
香港投資物業的人,經常給人們說是地產霸權、炒家,甚至只是普遍市民擁有物業,已經是社會的寄生蟲,他們從來不理會其他市民擁有物業的過程實在非常艱辛,不但節衣縮食,眠乾睡濕,遇上經濟下滑的時候,更加要負上一大筆債項。
反觀指責他們的人,不少住公屋,甚至已經超出公屋的條件,仍然不願意遷離,是誰令他們可以以些微的租金,便可以住上風景秀麗,設備齊全的公屋。他們是否不知道他們的處境和雷雨的劇情大致相同,是那個做妓女的大女兒養活他們。
香港的大學生在這方面的確是相當聰明,他們在一進入大學時便申請公屋,畢業後已經能夠上樓,在工作上只要做放縱一些,不求上進,便不需要將公屋交回政府,不自置物業,便不需要揹上一身債,更加不會給人們說是地產霸權,不需要做妓女。反之,可以指責那些有樓人士,說他們是地產霸權,是妓女。
五、六十年代的粵語片,差不多套套都是講家道中落,套套都是悲劇收場。如果細心閱讀劇情,發覺當時的社會是沒有機會,生存為生存而已。支撐起社會的運作,市民的生活,反而是一批撈偏門為生的人。當然,他們是會被塑造成一個大奸人,但與現在地產霸權的人不一樣,市民不敢當面叫他們做大毒梟、大賭王、吸血鬼等稱號,只會哥前哥後非常的親暱叫他們。
政府的高地價政策搵了一百多萬私人樓業主的笨,該批人無端端為了幾舊磚頭,幾擔石屎,幾個鐵窗框而揹了一筆債項。究竟為誰辛苦為誰忙?只不過是為了住公屋的人的居住環境好一些,能夠申領綜緩的人多一些。但是他們不滿意,說擁有物業的人是無良業主、地產霸權,有朝一日,香港業主如雷雨大女兒一樣,離家而去。屆時,是誰出錢起公屋,是誰支付綜緩,那些從未為香港出力的人,那些大學生如何生存?結局與雷雨一樣,他們是會非常徬徨。
若果政府不能夠從房地產方面有高收入,一定會削減公共資源,減少資助,少建公屋,為提高稅收,必定要開徵銷售稅。而削減公共資源,不少現在領取綜緩的人,必須從回社會工作。少建居屋亦會令更加多人的居住環境變差,更多板間房出現,社會更多悲劇發生。這些事情,就算撤換特首、房屋局長都是不能解決。
如果我領綜緩,住公屋,我一定會大力支持高地價政策,由一班從事地產行業的「懞炳」或業主,來支持我每日所需,給予我更大、環境更佳,甚至可媲美新加坡組屋的「公屋」居所。正如我是「雷雨」中大女兒的親人,我一定會鼓勵大女兒犧牲色相,為這個家掙更多的錢,使我們能夠有更佳享受。為此,香港不要放棄高地價政策,多謝各位地產霸權、炒家,十分多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