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永青說曾蔭權在房屋政策失敗,我只是同意一半,曾的房屋政策在樓市低潮時的確起了很大作用。不過,當樓市回復正常,甚至需求比供應還大,政府還迷戀當日勾地政策,導致土地供應不足,結果當然是樓價飈升。
「師老無功」,亦可以解釋一個政策用得太久,已經起不到當日推出效用,甚至適得其反,導致樓價飈升。若果當時行政局有像林奮強的專業人士,不但熟識世界經濟形勢,亦了解香港地產,知道樓價上升主要原因是供應不足,亦可以提供意見,政府不斷出招,改為開拓土地,改變勾地制度。就這樣,土地供應問題可以輕鬆地解決,而毋須鑽入牛角尖。
若果曾蔭權當時會招攬一些投資人士入行政局,林奮強一定不會是首選,反而那些末日博士、大學講師、經濟師還多些機會。但是那些人了解地產投資程度,其實與政府官員差不多,甚至還差上一截。所以,要他們發表一些大膽計劃,其實是沒有可能,行政會只不過多一條應聲蟲罷了。
林奮強今次可以說是冷手執了一個熱煎堆,葉劉在政府新架構表現騎牆,認為投棄權票而議案又獲得通過的話,她可以說綠楊移作兩家春。但是如今兩方面皆不討好,可以說是兩面不是人,過去幾年建立的形象全沒有了,再選議員就要靠自己實力,或者是好自為之。
一個政府,最重要的是「強政勵治」,一般市民都知道,在回歸後我們為一些細小爭拗,反對派玩程序,不時司法覆核、拉布等。曾蔭權在這些議題上,有意無意之間讓了反對派一把。他的如意算盤可能是換取反對派同意一些政治改革,但似乎收效不大,眼見香港在基建上遠遠落後於國際級城市如上海、廣州、新加坡,再不撥亂反正,再由一個弱勢領袖帶領香港五年,我們到時發覺為時已晚。屆時,反對派又會組織遊行,說政府管治無方,應該下台。總之,以他們理念,誰做特首,誰要下台。
香港有一樣好處,就是儲備充足,現在要配合一個大刀闊斧領袖,並不是應使得使,量入而出。而是利用該筆儲備,開拓基建,增加商機。雖然在過程中未免會受到一些損失,甚至浪費,這又何妨?這點,還望他日林奮強在行政會議事,大膽將他黃金五‧十發表出來。老實說,C.Y.亦要一擲,否則,沿用曾蔭權的策略,不做不錯,再荒廢多五年,要連任,將是天方夜譚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