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地之道 之 逆按揭

湯文亮
2011年1月10日

  老子說﹕「天之道,損有餘之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2500年前老子已締造這個真理,而今日各國政府均向合資格的人抽稅,部份用以照顧老年長者,亦即損有餘而補不足,順天而行,亦是天之道

  「逆按揭」則逆天而行,向每一位參加長者收取高達樓價22%保險費,又要付律師費,難怪當長者參加時需要輔導,而長者所付出的費用、保險落入資產雄厚的保險公司,行政費用則養活按揭證券公司的一班人,即損不足以奉有餘。雖謂是人之道,實則是不人道。

  現在只有按揭保險公司執行人才可能了解「逆按揭」的真實情況,雖說銀行是會參加「逆按揭」計劃,大家只是奉命行事,實在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逆按揭」研討會中,記者訪問銀行家園於「逆按揭」計劃,大部份都一臉茫然,雖然他們早已受過訓練,在毫無準備下可以滔滔不絕地講半小時,但關於「逆按揭」,他們始終找不著主題,於是最後公式答案是﹕「若果大家認同,銀行亦認為有利可圖的產品,他們一定會做」。

  參加「逆按揭」長者很大機會擁有一個非常殘舊物業,舊物業在香港可能會是很值錢,遇上收購,政府發展等機會出現,樓價可能會飈升數倍至數十倍,若物業已參加「逆按揭」,業主已喪失了主動權,出售方面可能會遇上很多制肘,既要銀行方面同意,又要按揭證券公司方面不反對,就算各方同意,售出後各方都收取一個龐大費用,最後對原長者業主所得到並沒有像預期的多,這可能使原業主採取一動不如一靜策略,嚴格來說,這會拖慢舊區重建的發展,既然如此,為何還要推出「逆按揭」計劃?

  若果推出「逆按揭」的按揭證券公司是私人公司,在生意立場,則此計劃是無可厚非,但按揭證券公司屬政府全資擁有,發展牟利事業實在不大妥當,況且對象是年老無依的長者,情況有如市建發展豪宅,對紓緩樓宇短缺是沒有幫助,但會令市建賺大錢,亦有違政府設立按揭證券公司或市建的原意。

  究竟按揭證券公司各位領導有沒有考慮過參加「逆按揭」的長者有如斷六親,試問子女、親戚知道長者將物業交付按揭證券公司後有何感想?雖然百行以孝為先,但始終都要講回報,既然長者己將物業交予按揭證券公司,即表明不信家人,而其家人又何須有孝心。

  究竟按揭證券公司知不知道「逆按揭」計劃會產生很多不孝子女,將會令到很多家庭支離破碎。若果只為業績而推出「逆按揭」,對於社會、家庭、倫理均有負面影響,始終是一個得不償失的計劃,為何還要強行推出?

  中國人的家庭,自住物業始終是一個龐大的資產,當家人有需要一筆龐大資金例如創業、升學甚至醫療,該層樓宇可能成為最後的救命符,現在差不多無條件轉送給人,不但長者需要輔導,其家庭成員亦需要輔導。

  現在社會上絕對聽不到有「逆按揭」需求,亦不知道此計劃是否可行。按揭證券公司只不過認為外國可行,香港亦應該可行,所以現在討論都是一班學者或專業人士,但該批人士都不是直接受惠或參與的人,而反對的聲音亦佔大多數。要幫助長者又何須取長者之財物,香港政府資源豐富,無條件照顧長者亦是應該的事,又何須那麼複雜,推出什麼「逆按揭」計劃。

  香港亦有宗教團體鼓勵教友對所有財物交與教會,而教會則會照顧教友餘生,但始終未及風行,而香港政府又監管甚嚴,沒有宗教催眠港人更加不會參加什麼「逆按揭」計劃。

最後,問按揭證券公司諸位領導會否將此計劃推銷給親戚朋友,甚至自己參加此計劃。若答案是否定,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