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不少名人、高官包括李嘉誠先生在內,勸人置業時要量力而為。不過,他們沒有將炒家的名句全部說給市民知道,炒家說﹕「有智慧不如趁勢,趁勢不如量力而為。」投資物業,不要高估自己的實力,凡事小心一點,財政上量力而為,這樣一定會萬無一失。
在1997年時,不少才俊之仕,在物業場上炒賣,得心應手。當時,他們以圈貨形式買樓花,轉手又賺得盤滿砵滿,消費當然亦相當疏爽。1997年,香港與越南西貢易手前有多少相似,消費蓬勃,紙醉金迷,一片世紀末世情。
不少炒家更加看準形勢,買入一些物業後拆售,報章上不時看見資深炒家拆售商場而獲利,而同是在物業市場討生活的收租佬,被人感覺像一隻黐了膠水的蝸牛,簡直是文風不動,浪費物業市場的大好形勢。
1997年過後,亞洲金融風暴湧至,越是智慧高,越識看形勢的才俊之仕,越容易沒頂,的確有不少該類人士在金融風暴後再沒有出現。反而,像蝸牛一樣的收租佬,逃過1997一劫,未有滅亡,不過,依然像黐了膠水的蝸牛,是一個收租佬。
收租佬之所以能夠生存實在是量力而為,他們以租金的收入作為投資的基礙,1997樓市高峰時,樓價高企,租金則保持平穩,結果是回報率越來越低,在這種情況下,收租佬怎會放膽投資,所以到後來亦能夠倖存下來。
曾俊華在他的網站中叫市民買樓不要去到盡,真的是現在怎樣「去到盡」?五成按揭已經無形中替物業做了一個很大的緩衝地帶,2成至3成跌幅亦不會使物業持有者出售該物業,損傷當然是有的,但是物業怎麼才會下跌2成至3成。
政府多推土地,復建居屋已是不爭的事實,但這兩者都是相當遙遠,而香港經濟亦相當暢旺,失業率在最低工資推行後亦維持在3.5%水平。現在,除了利息在突然之間作不理性上升外,亦想不出任何原因可以令樓價大幅下跌,當然,行政干預則是別論。
現在政府其實已經干預樓價,但樓價上升的主要原因除升息低迷外,供應少亦是另一個主要原因。大家不要以為政府每年推出的土地可建的樓房數目是很大,若果該批地皮全部被勾出而又全部能夠成功拍賣,數目真的是不少。但是,過去幾年,每年的勾地表只不過是一幅壁報版,當中提及每年提供的單位其實重覆又重覆,實際數字絕對沒有公佈的那麼多,年復一年,樓宇短缺形成,政府官員又不知道,而物業投資者認清形勢,早已購入物業,待善價而沽。
現在物業投資者並沒有瘋狂入貨,他們都只是量力而為,比一般用家更量力而為,他們亦早有此一著,若政府出招,樓市大跌,就算有大智慧,認清形勢亦難免泥足深陷,要必須做好防守,量力而為才可能逃過此劫,既然如此,政府官員又擔心甚麼?
政府擔心一般市民現在入市,適逢樓市下滑,他們會泥足深陷,若真的如此,攪甚麼「置安心」、「居屋」計劃。現在情況剛巧與政府相反,在終極二招推行初期,仍有部份人士必須買樓,在缺乏供應下導致樓價上升,但現在該批人士已經所剩無幾,反而,有人需要將物業出售。到現時,上升動力已經漸漸消失,反而下沉動力則開始啟動,樓市在短時間內是會有行動,過分監管,實會自討苦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