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代初,在科網盛行年代,從事IT的才俊,說的不是如何發展個人事業,不是買樓,而是打算在40歲便退休。以當時形勢,科網股泡沫,很多才俊不經意創立一種科網技術,又受到大財團青睞,以高價收購。金錢對於IT才俊來說,外國人說法是「a piece of cake」,中國人當然是易如反掌,三國時會說探囊取物。
歷史上最出名神童之一「孔融」,亦生於漢末三國時代。以「閣下定必細時了了」來反駁朝廷大臣,以「細時了了,大未必佳」來推算孔融這個神童長大後的表現。但歷史告我們,孔融除了以「融四歲,能讓梨」這段三字經,令後世人記起外,其實他僅在曹操麾下當一名中級官員,實在談不上有大發展。
有一名網友說他曾經遇上一名國內教授,對他說出「三十歲之前的,都不是你的」這番話。但很慚愧,我實在不大明瞭,但我知道,人生中有三個階段,遇到這些事情其實不是很好,分別時「少年時志,中年喪偶,臨老入花叢」。我相信國內教授所說的是少年得志。
過往在香港地產界亦有人被以「神童」外號,但始終經不起時間考驗,一遇風暴,所擁有的資產便煙消雲散。故事人物亦不需要刻意提及,過去的已經過去,但亦應驗教授所講的說話「三十歲前的,都不是你的」。
置業實在是人生一大事,但有時太年青置業,當樓價上升,財富在不知不覺間到來,青年則認為自己有過人之處,有大地在我腳下的感覺。更加認為是自己認清形勢,投資有道,但該批年青置業者,暫時來說,對樓宇並沒有實則需要。反之,尚要打理一些家頭細務,又要每月供款,支出與比父母同住時多了很多。在置業後,難免有捉襟見肘之感覺,慢慢地,此種感覺變成打算將樓宇出售的意念,適逢政府出招打壓樓市,故此認定在政府出招後,樓市定必會大幅向下調整。與此同時,物業代理又給予其所擁有物業一個非常好的價錢,只要簽下名字,一切財政上難題便迎刃而解。
當簽下名字,原則上賺了一大筆錢,隨時可以再置業,但是心理上又不是一樣,當年青人將物業出售後,自不然希望他日以低於當日出售的價錢購回,這樣才可以表現其本領,否則,便會向別人表示他售樓的決定是錯誤的。反之,一個從未置業的人可以在任何時間以他的能力置業,毋須考慮上述因素帶來的枷鎖。
香港地產在政府出招後,不跌反升,此實在是年青人所始料不及,再回購不但要付出更多金錢,同時受制於收緊按揭法例,根本不合資格置業,所以,他們發出聲音,要求政府正視年青人置業難的問題,應再出招打擊炒家,但從不檢討,當日將物業出售而希望他日以低價購回,這種亦是炒家行為,再回望當日曾經擁有的物業,深深體會到教授的說話「三十歲之前的,都不是你的」。
但亦不能一概而論,有部份年青人置業後沒有將物業出售,依然擁有其物業,所以應該說「三十歲之前是你的,應珍惜,才有機會是你的」。
但是由教授說出「三十歲之前的,都不是你的」這番話,我始終有多少保留,因為由教授所教的是「學問、知識」,三十歲之前是你的,以後都是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