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評級被降時,引致全球股市下跌,美股大跌,港股亦大跌,引致不少評論員說香港樓市將會跌,跌,跌。說來說去,怎麼不說美國金融海嘯源頭,「二按、次按」,亦即美國樓市。不過,不說也罷,因為已經跌無可跌。
較早前經濟學人評美國樓市比應有市值低11%,而香港樓市比應有市值高67%,但是,不知何故,新加坡淡馬錫不理經濟學人的評論,以188億元購買九龍塘又一城,學人今次真的是俾淡馬錫「吹脹」。如此來看,評級機構有評論機構說,投資者有投資者做,依賴評級機構評論而投資的財團越來越少。換句話說,評級機會的影響力亦越來越少。
無可否認,近日香港樓市是受到股市牽連,有個別買家未知是否因為股票要補倉的緣故,急不及待將物業割價出售,亦有買家由於財政緊絀,未能獲得批核按揭下,沒有資金完成交易,迫不得已要將物業減價出售或索性放棄訂金,做成樓價下跌,亦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
政府表明低地價政策,令到九肚山地以底價成交,油街則以下限成交,報章更大事渲染,連帶有幾宗撻訂事件,再加上一些評論員的評論,樓市下跌已成不變的定律,究竟樓價將會跌多少?最多人說是10%至15%,超過20%已經很少人夠膽說,若真的是10%至15%調整,亦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情。香港股市一星期的跌幅已經有此數目,股民幾時有驚過,甚至有股民在電視機面前表示,此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一定會趁低吸納,說這話的人一定是股票炒家。若果物業下跌10%至15%,物業炒家的態度又如何?
伯南克說﹕「美國低息政策最少維持兩年」,這是一劑類固醇,另一劑應是QE3,針筒亦已準備,不過仍未拮入。不過,效力已經顯現出來。
美國與香港的貨幣,如五嶽劍派,同氣連枝。美息低,香港利息亦低,現在一班向社會投身的年青人將會面對一個難題,情況猶如在十字街頭。若果香港樓市真的是向下調整10%至15%,這些當日未能上車,或是下車而未能再上車的人,是否會非常果斷,立即上車,購買能力範圍以內的物業。當然不會,從沒有上車的人以往亦曾經有多次上車機會,不過始終沒有上車,今次只不過是將數目加多一次而已。
下車的人再上車其實是要有很大的決心,當日下車時一定會向仍在車廂裡的人說﹕「物業將會大幅下跌,若不下車,將會蒙受很大的損失,會恨錯難返」,最後,是他恨錯難返。若果今日再上車,如何向在車廂裡的人交待? 難。
當他們在盤算時,有地產小霸權之稱的「炒家」,在僭伏三年後,早已驚醒,有多少餓,胃口大開,於是大開殺戒,大膽還價,做法與股票炒家略同,亦趁低吸納。有一些業主早已被那些專業評論員的言論嚇怕,終日誠惶誠恐,見有人還價,在思考力不足及被影響,不慎將手持物業出售,匆忙下車,所以,就算樓市下跌,不但未能使更多人上車,到頭來,反而有人下車,結果,車站越來越多人。當樓價再次向上,他們又一次集合在一起叫「打倒地產霸權」。
再講,當樓市下跌10%至15%後,若果炒家沒有入市,銷情亦相當緩慢,未有置業者當然可以選擇此時上車。不過,最擔心的是上車後,樓市繼續下滑,可能多達20%至30%,置業者 一生積蓄可能會化為灰燼。在這十字街頭,真的是很難抉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