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樓市大跌,除8萬5外,尚有甚麼原因?

湯文亮
2012年4月5日


  上一篇文章「8萬5政策其實是好心做壞事」,在回應箱內不少人指1997後樓市大跌7成,8萬5是元兇。甚麼是元兇?是不是主謀兇手?8萬5是元兇會有人說,但應該沒有人認為8萬5乃主謀兇手,誰是元兇?

  其實貪婪與恐懼才是元兇,有不少人見樓價節節上升,不斷投資物業,槓桿比率愈來愈危險,當亞洲金融風暴來臨,樓價下跌,該批人無法保護擁有物業,變成銀主盤。另一批人,恐怕樓價再節節上升,雖然知道自己力有不逮,收入不足以供樓,兼首期不足,但仍然想盡辦法置業,樓價下跌,他們亦是最先的一批人走避不及,變成負資產者。

  令至當時樓價大跌尚有很多原因﹕

(1)

亞洲金融風暴

   
    這個現在大家都記不起,或者根本從不知道亞洲金融風暴的原因。總之,這個風暴重創亞洲經濟,房價大跌,外資公司以白武士姿態購入大批物業,這亦是他們日後利潤來源,損失當然是亞洲人,香港亦不例外。
   

(2)

銀行按揭息率出現結構性轉變

   
    由於外資銀行以同業拆息向本地銀行拆借,再加上1%至2%借給本港置業人士,令按揭息口大降,不少業主將物業轉按。不過,當風暴一到,外資銀行便call loan,如不能還款便將物業收回,變成銀主盤再賤價而沽,樓價如何不跌?
   
(3)

炒家充斥市場,用家高價置業

   
    當時不少人以炒賣物業為職業,令至物業價格上升,他們的炒賣方法、槓桿比率、持貨量亦相當驚人。與此同時,一批需要置業的人亦深感恐懼,在未經深思熟慮,毫不猶豫置業,當金融風暴一致,樓價大跌,他們亦走避不及,損失慘重,其實他們是不量力而為,亦為樓市大跌之主要原因。
   
(4)

政府搖擺不定的政策

   
    政府本著「廣廈千萬間,令天下人盡開顏」心態,推出8萬5政策,公屋銷售政策,廣建居屋,廣推土地,一切一切令供應量大於需求量,最後,供應失衡,樓價大跌亦意料中事。

  很多人說,8萬5政策令很多人破產,無家可歸,但問題是該批人是否參與樓宇炒賣活動,若答案是「yes」,當樓價下跌,他們要承受的苦果亦無可厚非,但似乎不少人只有一個物業,因樓價下跌或負資產者,最後可能會失去性命,這是一般市民聲討8萬5的主因。

  我為此曾經與幾個銀行家相聚,他們都解釋當時收回的物業絕大多數屬投資者擁有,他們停止支付分期,連利息也不付,在別無他法唯有收回物業,變成銀主盤再拍賣,好歹也結清餘賬,有枯賬的話呈報上去便算了。

  那些持有一個用作自住的物業,他們大多數是有商量,不但可以暫緩供分期,甚至可以發放一些臨時貸款以解燃眉之急,說有人只得一個物業而受銀行追討,可能只是以訛傳訛,就算有,維數亦不多。

  大家亦無謂為「8萬5」這個數字糾纏,正所謂﹕逝者已矣,大家放眼明天,不是會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