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基金」是否會變成大鱷的點心?

湯文亮
2011年5月24日

  當特首宣佈以100億元設立關愛基金,我以為已經得到各大富豪認捐,商界佔50億元只不過彈指之閒的事,誰不知,到現在只能籌得18億元,有11億元只是口頭承諾,是否能兌現尚是未知之數,我個人覺得,設立「關愛基金」的時間不對。

  若果特首在上任時宣佈設立「關愛基金」,商界50億元捐款會容易得多,但特首宣佈設立關愛基金時任期尚餘年多,在外間,已經被人說是一個看守政府,大家已經猜測誰是下一任特首,現任特首的事大家都不會太在意。

  現在不但是人一走,茶便涼的問題。而事實上人未走,茶已涼。正如閣下去飲茶,已經叫埋單,侍應都不會為閣下換新茶葉,沖水還是會的,這個道理是非常簡單。商界要捐款,都會留待給予下一任特首,所以,口頭承諾的11億元認捐尚且拖拖拉拉,希望留待下一任特首時才解決。

  「關愛基金」主題並不明顯,香港貧苦大眾從各種渠道均可以得到生活支助、醫療支助,「關愛基金」在捐無可捐的情況下,竟然贊助遊學團,一贊助便是三年,三年後才檢討。無他,只因「關愛基金」財政充裕,很容易批出三年贊助費。我相信社會不少精英人士,在他們求學時不但未能參加遊學團,可能更加要找暑期工,甚至在求學期間要為低級別的同學補習,幫補家計。現在要他們捐錢給一些不相識的人作遊學團,是否是他們的心願?我實在懷疑。這個事實只不過告訴我們,「關愛基金」不知怎樣找人接受基金的捐款,隨便巧立名目,將捐款用完便算,這樣如何說服商界支持捐款?

  商人以利為重,捐獻亦是投資的一種,我相信已捐款的富豪,分別已經和政府達成某種協議。在政府收妥之後,一定會給予捐款人某些榮譽,例如「勳章」。但早已得到榮譽的富豪並不熱心捐款,所以「關愛基金」捐款並不成功,其實是有跡可尋。

  在2008年期間,食物銀行存貨下降至接近「零」,要求政府伸出援手,但政府拒絕,說惡劣環境尚未完結,不應浪費金錢。言猶在耳,又說金融海嘯已過,經濟復甦,現在食物銀行有熱心人士支助,存貨充裕,政府又撥款給他們,不過可以說這是多餘。政府不能急人之所需,只會向一些沒有迫切性的人發放援助,就算設立「關愛基金」對迫切需要的人亦是於是無補。

  政府可以獨力設立「關愛基金」,其他人可能選擇捐款到不同慈善機構,政府以1對1方法補助,這個方法現在亦在進行,但以「關愛基金」的名義更加名正言順。否則,政府派往主理「關愛基金」的行政人員,根本不懂得行善藝術,最後,若「關愛基金」未能達到急人之所需,亦代表「關愛基金」失敗。

  捐獻的藝術,是以分期付款為原則,無論是捐獻的金額多少,都應該攤分在一個期限。例如,某人指1億,攤分十年,即每年捐一仟萬,他每年均會受到熱誠的招待,否則,今年捐一億,明年不捐,屆時,可能最基本的招待也不能獲得。所以,就算捐「關愛基金」,都會攤分至一個年期。否則,今年捐十億,當然受到熱誠招待,明年沒有,連邀請也不獲發予,捐獻的藝術,應請教何鴻燊先生。

  「關愛基金」最大的敗筆之處,是希望向政府及商界一次過收取50億元,共100億元。以每年的投資收入作為基金的營運及捐助,估計每年有5億元,是誰擔保每年可以有5億元收入? 美國名大學及慈善基金在金融海嘯時被捲走了大部份捐款,而導致財政拮据。100億元,我擔心又變成大鱷的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