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香港變成波士頓

湯文亮博士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政府一意孤行,決心收回浸會大學李惠利中醫學院的地皮,發展高級住宅,引起社會各界回響,收集了25,000封意見書,雖然意見不是一致,不過只有7封信是贊成,其餘是反對,根本不成比例,而我認為香港尚有很多高級地皮可以發展,何解要奪人所好,況且,浸會大學若果得到該幅地皮,與比鄰浸大擁有的地皮一起發展,產生協同效應,慳回不少人力資源,水電能源,甚至對減碳也有幫助,正是何樂而不為。

   浸會大學陳新滋校長對我說,浸大收生是非常嚴謹,在國內與清華大學同一級數,真的是不簡單,陳校長的說話使我想起多年前在芝加哥大學,他們主管亞太區的教授對我說,本來他們打算在香港設立分校,但奈何香港政府不批准,最後,他們選置星架坡,而且他還笑我們太市儈,不過,就算市儈都應該讓一些名大學在香港設分校,教育亦是一門很賺錢的生意,而他知道現在星架坡有超過十萬名外來大學生,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是非常巨大,而且深遠悠長,香港人其實太眼淺。

   當教授說完的時候一定認為我無言以對,我笑著答:我同意香港人眼淺,但是我們尊重學術,有學術自由,不像其它地方,將所有大學放在一起,美其名是大學城,其實是易於監管,你幾時有見到星架坡大學教授發表學術性文章,尤其是政治性的,香港佔領中環,又唔見他們佔領烏節路,唔通香港的情況真的是那麼差,若果真的是,芝大又不會先揀香港,其實我亦同意教授的說法,在學術方面,要以波士頓為學習對像。

   香港在金融方面,因東京退出國際舞台,香港因緣際遇,與紐約,倫敦齊名,因為有自由行,香港亦變成一個購物中心,與巴黎及其它歐洲大城市一樣,無分軒輊,過往,香港重金融,輕學術,現在則重政治,其實香港應投放更多資源在學術方面,而投資學術,所得回報並不是立桿見影,是需要時間來發酵,但是,若果特區政府為了土地收益,而握殺了學術發展,這實在令人感到悲哀,現在香港有八間大學,為中國及其他地區培養了不少人才,但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其他地區是會追近,反觀波士頓,區內名牌大學林立,但波士頓政府依然非常重視學術發展,願特區政府與大學磋商,尋找一個雙贏方案,我相信萬事有商量,雙方一定會找到這個雙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