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D破壞稅收基礎

湯文亮博士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一向以來,香港奉行簡單稅制,亦沒有銷售稅,但當我們買物業時,印花稅代替銷售稅,這亦是香港唯一的銷售稅。當然,我們還有入口汽車稅、汽油稅等,不過是隱藏在貨品的價格內。今日,你去買汽車時,你不知道繳付了多少稅款,但你買物業,若果是豪宅,閣下就要繳付4.25%,這是一般人都知道的事實。還有,我們並沒有關稅,所以我們的奶粉及其他用品、化妝品比國內平得多,如此簡單的稅制,卻可以養起整個香港,不但基建充足,兼福利、醫療、教育亦在世界前列,可以說是異數。

  香港理財,財爺說應洗得洗,這些又不是黑錢,點解用個「洗」字,我想應使得使才是正確。今年財政預算,我估計最終會有超過500億盈餘,這是財爺應使得使的策略成功,當然,掩飾工夫亦做足,所以令德勤估計有100億元赤字。但是我們已經狹窄的稅基將會受到破壞,而且這種破壞將會是源遠流長,而做成破壞稅基方法,他日將會被誤認是主流,每一個參與物業交易的人將會採取同一方法避過政府的BSD,龐大的稅收將會慢慢地消失,現在政府官員還不知這種危機,認為BSD奏效,樓價升勢已經緩和,其實緩和的應該是政府釐印費收入,與及物業買賣利得稅,這種情況不需要很久才會見到,政府若不改變,C.Y.在卸任之前必定出現龐大赤字,就算超過1,000亦不出奇,屆時,C.Y.連任與否都不重要。任何人接手特首這個位置,若果不取消BSD,是不會解決財赤這個難題。除非開徵其他稅項例如GST,甚至開賭,才能挽救泥足深陷的財赤問題。

  今日,報章經常有零星報導說國內人士願意付BSD購買物業,官員們非常開心認為BSD令香港有額外稅收。我敢說今日付BSD購買物業的人,大多數會用一間新的有限公司,甚至全權委託一間會計師處理該公司的帳目,令至該公司的唯一作用便是持有該物業與及處理有關費用,若果三、四年後,該人要賣走該物業,只需要公司轉讓,原業主可能在這項買賣中獲得巨利而不用繳付利得稅,新買家亦因為是公司轉讓而免卻高達19.25%印花稅,包括15%BSD,及高達4.25%正常印花稅,而且,新買家亦不會改動持有物業的有限公司的本質,一直就讓該公司主要功能就是持有該物業,幾年後,買家見樓市有相當大升幅,便會出售該物業,而新買家又不用繳付任何稅項。政府投放了那麼大的資源攪基建,而那些持有物業的業主只會玩水上飄,在買賣過程中完全不用繳付任何稅項,請問,政府如何改善財赤?

  我並不是說笑,當閣下到台灣買物業,便可能出現類似情況,億元台幣以上的物業你只能購買公司。當然,該公司是持有該物業,若果不購買公司,就算閣下願意付類似BSD稅項,他們亦不會賣給你,因為正式成交令致該物業的真正價值曝光,原業主要繳付一大筆稅項。當然,當你買下他的物業,亦買下他的稅項,當你賣走時,別人亦會買入該物業的稅款。買賣的人都沒有損失,損失的是台灣政府,香港在不久將來亦會步其後塵,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