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斯蒼惶辭廟,現任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之母親科拉桑繼任總統,在台上慷慨激昂地演講說﹕「要從廢墟中將我們的國家建立起來」,台下掌聲雷動兼有人揮舞黃絲帶。不過,廢墟依然是廢墟。菲律賓與中國淵源深厚,廣東稱「粵」;上海稱「滬」;馬尼拉則稱「岷」。五十年代,吳鶯音一首「岷江夜曲」訴盡南洋風情。如今,「岷江夜曲」變成「岷江夜哭」。
從這幾日報章報導,您可以了解到菲律賓政府處事手法,若不是中國國力強盛,他們根本不會答應徹查事件。不過,就算現在他們亦都是敷衍了事,只有被科拉桑稱為無名英雄的在港工作菲律賓藉傭工,為此事向她們的僱主道歉,手纏黃絲帶舉行燭光祈禱會,為受害者默默祝福。
從此事亦可以知道移民本港的投資移民並不是全部是國內人士,由於東南亞各國治安未如理想,移民中亦有來自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等地的合資格人士,新加坡一向有一個非常寬鬆的移民政策,而香港政府近年才提出「優才」與「投資移民」計劃。不過並沒有重點報導移民人數及投資金額,偶爾才以小編幅報導。今年年初至今已經批核的投資移民,已有接近7,000單位,估計今年會超過10,000個單位,代表大約有40,000人,加上優才移民、單程證、回流人士及在本港出生的人,減去死亡人數及移民外地人士,而近年移居外地的人已大幅減少,約略每年大約增長120,000人,我不是亂作,實在是有根據。
在2009年底時本港人口統計到處估計2039年人口會達到900萬。當時人口700萬,在2010年6月統計人口有706萬,半年增長6萬,即全年12萬人,符合上述預測。去年我在專欄中指出不超過20年,香港會變成一個千萬人口城市,按此增長速度亦不難成事。不過,要解決一個人口高速增長城市的居住問題是非同小可。環觀國內外人口增長最快的城市國內應首推深圳,國外應為新加坡,房屋政策向他們借鏡亦無不可。
香港亦有一套完善的房屋政策,不過近年受到樓價忽上忽落及政治人物影響,朝令夕改,使人們無所適從。特首在10月施政報告一定會為「復建居屋」這個問題作出一個定論,近日有不少政治人物包括有機會出任下屆特首的人士,均大力主張「復建居屋」。當然,他們主要的作用是討好該階層人士,但是一個政府首要解決的並不是幫助居民置業,而是給他們一個居所,若果將資源分配在「居屋」,而「公屋」所得的一定會減少,輪候「公屋」的人士必須要久候,這並不是一個政府應該做的事。
就算曾蔭權屈服於輿論,立刻「復建居屋」,從批地、開發、出售到樓宇落成,最少亦要三年時間。而樓市是有高、低潮,若果三年後當居屋入伙時適逢低潮,以現時價值出售的居屋可能是負資產,變成他們的包袱,這些事亦曾經發生。如何解決將會是接任特首的一個大難題,應慎思。
過去幾個月,只不過是一些社區炒家為着要放售他們的物業,不斷在報章上誇大他們的戰績。而傳媒又一時不知就裡,經常刊登炒家的賺錢的個案,但所涉及的金額在真正的物業投資者眼中是不屑一顧。現在,社區炒家購入的物業已到達成交時限,以現時的形勢,政府隨時會再出一些狠辣的招式,故此他們已急不及待出貨,撻訂蝕讓個案已經不時會發生。若果人們以過往幾個月炒家製造的虛假現象便斷定樓宇短缺,要「復建居屋」,這個可能是錯誤的決定。現在政府只要增加土地供應,多建公屋便可解決房屋問題,並不需要太複習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