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亦炒香港樓

湯文亮
2012年8月22日


  報章上用這個標題,我其實不大同意,因為基金是要找尋值得投資的項目,為他們的客戶賺取利潤,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但給報章冠之一個「炒」字,就變成鼠竊狗偷行為。投資物業,落得如此下場,這是十多年前樓市風雲盛會,人們不可以想像的事。

  當時,任何人都是做地產,真正做地產行業不計,那些從事三行、物業代理,甚至賣瓷磚、地板、燈飾等人士,全部都是做地產行業,不過,如蔡楓華說,剎那光輝並不是等如永恆,風雲亦會變色,由1997年下跌至2003年,淘盡了多少英雄,沒有人講地產了。

  老樹黃花,說一說這些舊事亦只不過連帶出點題,2003年樓市復甦後,外資基金資金雄厚,買不少香港物業,不時唱好唱衰。他們唱好時出貨,唱衰時入貨,依然在地產行業搵食的人,對這些事情見怪不怪。反而那些圈外人士、學者、評論員見基金的報告亦不看好香港樓市,他們又如何會看好。所以,他們一同唱淡物業市道,但奇怪是他們愈是唱淡,樓價愈升,不明白的人甚至前任政府都以為炒家將物業炒起,政府不知道,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當日猛唱樓市會下跌的投行亦頻頻入貨,幾年之後,他們要出貨便會唱好香港物業市場,督促政府放寬按揭,使市民較容易取得貸款購買他們的物業。就這樣,他們便替客戶賺取大錢,自己亦能收取豐厚佣金。這是商業社會,絕對是無可厚非的事。

  恒隆散貨,里昂接貨,這可以說是最佳例子,恒隆在C.Y.上場後未受重用,有多少黯然傷神,近期散了不少貨,北上發展,正是辭官歸古里。里昂買貨,正是明智之舉,絕對不能用炒字形容。況且,昂貨買貨後必會大事裝修、翻新,來提高回報,但同時亦提供不少就業機會,商機亦是如此這般到來。但傳媒甚麼都用一個「炒」字來形容物業投資者,將一個正派之士描繪成一個魔頭,試問,又怎會有投資者包括各大基金願意投資香港?而大家都知道一件物品若果不適時做維修、翻新,一定是會折舊下去,一些屋苑的商場,其實已經淪落成為儲物室,屋苑居民要購物,反而要到另外一些商場,有基金將商場翻新,提高質素,引進優質客戶,當然是好事,不要將它說成壞事。

  較早前我曾撰文說籌措100億成立一個基金,買一佰億元物業,做一些翻新工程,找一些優質租客,每年租金收入扣除管理費外全數給予基金投資者,由於沒有利息支出,他們每年會有一定收入。5至7年後,當物業有50%至70%升幅,便會將之出售,這樣,基金投資人將會有不俗回報,皆大歡喜。文章出街後,我收到不少基金願意合作的建議,錢不是問題,但我身有職務,講吓就可以,落實就不行。我不做,一定會有人做,今次里昂行動可能只是一個預告。樓市去向,大家請分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