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官員,我真的不知怎樣處理樓價飈升問題,如果好似現在政府出招打壓,就算能將樓價壓下去,又必定會傷害香港經濟,繼而減少稅收,但不打壓,又見到那些上車族買樓買到不亦樂乎,心裡不但有多少擔心,不知不覺想起4年前,簡直是心驚膽跳。
2008年10月,北京奧運閉幕後不久,已經傳出金融海嘯,外資銀行收緊信貸,物業投資者不時被召,銀行要他們解釋如何渡過難關。解釋甚麼?做生意遇到困難,銀行不幫手如何渡過難關。投資者最後唯有將一些物業出售,以滿足銀行要求的差額。
當時,投資者心想,當日你們不借錢給我便好,借錢給我後幾個月,又要我還錢,這一鋪輸得不明不白,亦不甘心。但經一事,長一智,投資者渡過難關後,大家都收歛了很多,金管局一次又一次將按揭收緊,對投資者而言,雖然困難仍可以勉強渡過。大家其實在心裡都仍然記掛著往日的憂慮,大家情願小賺一點錢而不願冒險。可以這樣說,大部分的投資者都修成正果,變成一個腳踏實地的收租佬。
對於在過去3至4年,大有機會置業而不置業的人,甚至將自住物業賣走的人,心裡不但著急而是恐慌。該批人士,有不少是有學識之士,但誤信讒言,亦誤信政府打壓樓價,遲遲不肯置業,但到今天,他們真的是認清形勢,認為短期內利息不加,但短期內又沒有大量供應,在這個情況下,樓價焉能下跌,所以一窩峰搶購物業,實在非常危險,但更危險的是若果某一日,測量師將物業價值大幅貶值,這等人便非常危險。
現在一般來說,沒有一個投資者的負債資產比例是超過5成,甚至低過4成以下多的是,所以就算測量師將樓價估低2成,那些投資者仍穩如泰山,但是借了7成按揭的上車族便不同,樓價下跌2成他們便會被銀行急召,當日,在2008年投資者被銀行召見的片段今日再上演,不過換了主角,上車族根本沒有辦法滿足銀行的要求,他們大部份只得一層樓,亦賣無可賣。
不同銀行有不同做法,有銀行會加按息,大約P+1,即是6厘,比現在最少貴一倍;亦有銀行尤其是外資銀行,不由分說便要上車族補差額,若果不補差額便由銀行回收該物業,變銀主盤,短期內公開拍賣,不足數便再向上車族追討。
又一個循環,又會有銀主盤,有人破產,甚至燒炭,屆時市面滿街平貨。那些恃強凌弱的物業投資者變白武士,銀行放寬按揭,政府取消SSD,又有人炒樓,樓價又起,既然大家都有這些憂慮,況且在過去4年亦沒有置業,為甚麼在這危險的關頭置業,不等多兩年,或者可以執平貨,可以做白武士,今日憂慮是沒有白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