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廈,始終都是工廈​

湯文亮博士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有網友數據王pp兄寫了一大堆工廈分析,我睇完之後嚇了一跳,竟然會有人如此用心收集數據,又肯將數據微化,積化來分析工廈前途,但我覺得,工廈的外型無論怎樣改變,建築的質素怎樣提高,除非,政府肯將工廈的契約改變,否則,工廈始終是工廈,在CY增加住宅供應量的方略之中,工廈應該佔一席重要位置,如果處理適宜,香港工廈將會提供不少住宅單位,不但解決政府燃眉之急,又可活化社區,但如果不適當處理,工廈則嚴重阻礙社區發展,這是一把雙面刃,就看政府如何處理。

   上一任特首容許工廈在不更改現在的結構之下改為酒店,本來這是一項大膽行動,計劃已經停止,嚴格來說,不算得是成功,就算香港酒店供應短缺,申請將工廈改成酒店的個案只佔全港工廈很少的一個百分比,有人不禁懷疑,點解政府免費讓工廈改變為酒店,但是依然得不到支持,原因很簡單,因為工廈始終還是工廈,業主用那麼多錢改為酒店,只不過暫時改變工廈用途,時間一到,又要變回工廈,在做生意的角度上,這其實不甚化算,政府若果想一了百了,就應該考慮讓工廈透過補地價而合法地改變用途,將工廈的地位提升,不但可補住宅供應量不足,甚至連酒店,商廈,社區設施,教育機構亦可以為此而增加供應量,否則,工廈始終都是工廈。

   曾幾何時,香港是一個工業城市,有不少工業社區,這些社區現在不是老化,而是沉寂化,由於有太多工廈在那些社區,例如在香港的黃竹坑,在九龍大角咀,甚至屯門,元朗等,不少廢置或者將會廢置的工廈等待處理,如果政府能夠提出一些優惠吸引工廈業主改建他們的工廈,這對於活化一個社區會起到積極作用,否則,有部份工廈業主會將他們的工廈作非法用途,最低限度都會改建成為劏房,稍後,在某些政黨協助下,他們或者會要求劏房合法化,如果政府答允,事情更加複雜,一但發生意外,又唔知邊個問責官員負責,所以,活化工廈,宜早不宜遲。

   既然CY大膽提出可以以仲裁來解決補地價差異,對於活化工廈便簡單得多,如果有適合工廈可以改建成住宅,政府甚至可以主動向該等工廈業主邀請他們可以申請補地價,或者給予他們一個優惠補地價費用,待確認之後,他們可以將該等工廈賣給其他地產商或者物業投資者,用活化程序來活化工廈,而這些工廈,有很多現在都是處於舊社區,假定這些工廈改變用途,或多或少都會為該社區作出貢獻,政府應積極考慮。

   活化工廈不是新話題,早在三年前我的著作「讀歷史,了解香港地產」已經詳細提及香港應該活化工廈,甚至讓工廈透過補地價協商變成住宅,不過,當時的特首認為住宅供應不缺,樓價飆升只是炒家囤積居奇所至,所以沒有考慮,今日政府若果再考慮,可以說雖遲未晚,況且,雙方就算未能達成協議,亦可以透過仲裁解決,樓宇供應,其實遍地皆是,就只看政府是否願意放手一搏,若果單以辣招控制需求便算解決問題,是下策中下策,辣招反而令政府解決樓宇供應量決心,及早撤招,方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