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2

 

湯文亮博士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2010年9月4日

  麻省理工學院收博士生,出一題目﹕「用日常生活例子證明1+1>2」。準博士生皆尖子,微分、積分、新數、應用數均難不倒他們。不過答案千奇百怪,有武俠小說迷答﹕「干將、莫邪」,雙劍合壁,威力倍增。評﹕「不合時直」。旅遊達人答﹕「將兩個人經濟客位變成一個商務客位,收入倍增」。評﹕「最少要三個以上」。香港物業代理答﹕「將兩個單位變成一個相連單位,不但收益高,更迎合市場需要」。評﹕「取錄」。

  香港經過7年地產低潮,地產商將建房的規格漸漸地縮少,大部份的單位都是在500至600平方呎,與政府的「居屋」市場重疊,面對地產低迷,政府迫不得已停建「居屋」,讓地產商手上的單位可以獨佔市場,但經濟好轉,市民的需求慢慢地又轉向大型單位,地產商一時之間未及改建,於是提出一些優惠吸引市民購買兩個單位,地產商代為改建成雙連單位,但不知如何,相連單位價值日漸增多,現在,一套相連單位往往等如三個獨立單位。在這情況下,香港地產商沒有興趣興建小型單位,所有新樓盤均傾向大面積,形成細單位日益短缺。

  國內購買力實在驚人,單以投資移民計算,每年需要超過1萬個大型單位,面對如此購買力,地產商唯有將所擁有的土地興建大型單位,不但收益大,銷售率又高,對於香港政府當日為遷就他而停建「居屋」,導致今日小型住宅單位短缺的情況,他們並未施予援手,甚至只適合興建小型單位的地皮他們亦沒有興趣,東涌、粉嶺的地皮只是以底價成交,市民居住的問題他們留待政府解決。

  雖然香港政府在拍賣或補地價條款中,加上一些限制條文,例如最少有30%要興建500呎以下單位。不過,地產商在執行該項條文時一定會將該等單位撥在最低層,彷彿該等單位的業主在屋苑中是二等居民。

  若果政府突然宣佈「復建居屋」,當然是暫時可以解決市民對小型住宅需求,但對樓市始終是一個陰影。況且月有陰晴圓缺,當樓市轉勢,市況下調,全港物業貶值,港人資產亦隨勢減值,市民不滿的聲音自不然又會對準政府,說「復建居屋」使整體樓市下調。地產商早已飽食遠揚,留下的難攤子又要政府收拾,官員當然是不希望,但又有何辦法。

  田北俊、陳祖澤等重量級人物支持復建居屋,似為政府作出部署的一個先兆,但亦有可能是拋磚引玉,希望更多人提出意見,或一些反對聲音,使政府可以從中得到策略,比較一刀切式以「復建居屋」來解決問題好得多。但若果由政府官員開聲,人們覺得事情大概已成定局,反對或提出意見的聲音或者會變得很少。

  以增加供應來解決房屋短缺問題是最好的辦法,但是要地產發展商一起參與其事。政府現在大概掌握得到每年500至600呎小型單位需求數目,以10,000個計算,而地產商受制於賣地或補地價條文,必須興建一定數目的小型住宅單位,若果總數只得3,000個,政府則會推出7,000個小型單位,補供應不足,亦滿足市民需求,由於供應充足,小型單位價格則不會大升。不過,若果以「居屋」形式出售,則會限制日後出售,又要補地價,麻煩多多,「居屋」價值則不能反應市場真正價值,對調節市場於事無補,只不過是解決市民擁有物業的慾望而已。

         有政治人物、學者提倡應效法新加坡,禁止外國人享有土地擁有權(聖淘沙島除外),結果是很多外國人以非常優惠的條件僱用新加坡人,目的是要他們自住的獨立屋交給僱主居住。香港可以以有限公司置業,公司董事又沒有限制國籍。就算購買新樓時一定要用港人登記,但日後轉讓是很難查核。香港一方面標榜金融自由貿易,若另一方面連置業亦圓規管,實在是很難自圓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