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故事﹕小廠家在國內之光輝歲月

湯文亮
2011年8月6日

  友人來電,邀請我們幾個老友到他的玩具廠一行,順便與工廠的青年員工一聚,了解香港、國內兩地青年人的打工心態,當然是好事,一呼全諾,立即成行。

  朋友工廠在東莞某鎮,從皇崗口岸,大約一個多小時便到達,到達之時,全廠三千員列隊歡迎,多少有些飄飄然的感覺。

  當晚晚宴在食堂,八人一圍,共五圍,打邊爐形式,工廠廚師曾任職香港某名店,受聘國內某酒店為行政總廚。三年約滿,恭送離開,輾轉之間,流落至工廠為總廚,老實說,工廠的薪水亦不俗,工作亦不太多,只不過有客人到訪,便要費一些心思做一些私房菜。現在珠三角稍見規模的工廠,大多數有昔日名廚坐鎮,早已成風氣。

  雖然未能欣賞名廚之手藝,但火鍋配料殊不俗,每圍各有一條廿餘斤重黑鯇魚,經淨水瘦身,魚片或起雙飛,或打成魚丸、魚腐,另有幾隻放養鷄,加上各類不同無盡蔬菜,餸,足夠矣。

  有佳餚無酒,這樣怎行,朋友早已準備紅、白酒各兩打。雖然不是名貴貨,但與當晚氣氛甚為配合,白酒取自今個月份香港賽馬會之品牌白酒;紅酒則由當地供應商送出,未聞其名,不過亦不俗。

  朋友在90年代初回國設廠,當時,在「64」之後,國內對回國設廠的人比較寬鬆,而大多數回國設廠的人,其實對工廠沒有多大認識,有些人當然只在一些大公司工作,公司結業,他們又有一批客戶,便回國設廠,甚麼廠?大多數是來料加工廠 (OEM),今年已經全部取締,但該批回國設廠的人,其實肩負開拓任務。今日,有不少人大有成就,不過,原來大家未必可能知道,一些小廠其實亦有過光輝歲月。

  一間工廠,是以航空母艦群形式結集,除主力工廠外,最少亦有7、8間協助生產工廠,例如紙皮箱生產、零件生產廠,俗稱 Vendor。當晚宴會,除了一眾青年人外,尚有幾位物料供應商,俗稱 Vendor 佬,大家把酒言歡,不亦樂乎。

  不知那一個 Vendor 說出﹕「我們其實也曾有過光輝歲月」,大約在95年前後,陸陸續續有一些 Vendor 跟隨大廠回歸中國,講做廠,有一句說話不得不提,他們常說「 High Tech 揩嘢,Low Tech撈嘢」, Vendor廠只是原料供應商,又不需要高技術,又不需要應付外國客戶,只需要依付着一間大廠便可以生存,這是小廠的光輝歲月。

  當時,尤其是2003年時,香港物業市場大跌,可以用屍橫遍地來形容。九龍豪宅畢架山一號大約售650萬,約等如Vendor一年半利潤;何文田山說一號售1,000萬,約等如Vendor兩年利潤,若果Vendor 廠家將利潤投放在物業,今日,將會享受到一個非凡的成果。

  他們沒有,首先因為該等Vendor 廠家,教育水準不高,紅褲子科班出身,對投資事項大多數不甚明瞭。況且,他們大多數亦身為「公屋」戶主,若果置業,必定會被調查,一定要將「公屋」交回。其次,稅局亦會追查置業款項的來源,可能要繳付所得稅,正因為如此,大多數Vendor 都沒有置業,幸運的將資金投放在一些保本金融產品上,至今仍然保本,但有不少人損失多年積蓄在一些被設定是安全的金融產品,至今仍然是無可奈何。亦有不少廠家將利潤花費在享樂消費,到今日仍家無恒產。

  情況亦不是如此的坎坷,工廠仍在,生意仍照做,機會亦隨時降臨,最緊要識把握機會。晚宴尚未開始已經有一些反應,往後定必熱鬧,年青人又如何?是否有置業? 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