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炒樓措施下,
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湯文亮
2011年7月27日

  政府出招打擊炒樓,最大的目標應該是炒家或者是物業投資者,理論上,他們應該是輸家。但事實上又非如此,投資者一早以「收拾書包等過年」的心態,暫時淡出物業投資市場,風流快活去了。

  沒有投資者,物業市場依然高鋸不下,不但令政府官員心急如焚,在過去兩、三年內將自住物業出售的人更加如熱鍋上螞蟻,但政府能夠出的招數亦差不多。招數其實已經是擾民,再出新招是剿民,所以特首在答問大會表示,不會對樓市再下毒手。樓市沒有政府騷擾,便會正常發展,是升是跌,大約在 ± 10%之間。正如現在股票市場,徘徊在2萬2點至2萬4之間,雖然不時有股票專家表示,有時說恒指會邁向26,000點,亦有時說20,000點是防守力,講來講去,玩股票的人現在比以往更加精靈。總之,我22,000點入,24,000點出,既不怕會下跌至20,000點,亦不後悔上升至26,000點,波幅雖少,但完全穩陣,食少多覺瞓,若大家有此同心,股票市場便會牛皮悶局。

  物業市場在特首說不應再打壓的時候,可以說這場球賽時間已經結束,現在是要加小小補時,勝負亦早已分野,就算嘈吵一方再嘈亦改變不了事實,倒不如回更衣室再想想今場比賽失敗的關鍵,不再重蹈覆轍。

  究竟是誰勝誰負?

  最大的贏家可以說是一般的物業投資者,經過2008年金融海嘯,測量師可以將物業價值貶值3成至5成,銀行亦為此追討差額。所以,在金融海嘯後,物業投資者投資的意欲的確比以前減少了很多,但亦沒匆忙出售其擁有物業,只不過不斷將手上物業重組、磨合、優化。換句話說,將物業的本身潛能發掘出來,但又不需要付出額外費用。在負債不斷減少,資本又不斷增值,物業投資者早已立在一個不敗之地,嚴格來說,他們一早已經知道勝局已定,離開了球場,享受人生去了。

  最開心的贏家就算近兩年內置業的人,在金管局未收緊按揭前,大家仍然可以有7成按揭,而利息亦因為銀行之間競爭,早已下降至一個不合理水平,估計低息依然會維持一段長時間,物業升值,兼利息支出低,又不用繳付租金,怎樣說他們都是開心贏家。

  不開心贏家,有咩? 當然有,那些在兩、三年前買了物業,但又將之轉售,早已收取了一大筆利潤,他們自己估計樓價在他們出售後,適逢政府又出招打壓,按理論應該會大跌,但事與願違,樓價繼續飈升,雖然賺錢亦不開心,估計最多這類人要求政府繼續出招打壓樓市,資助他們置業,贏少一些也不開心,正是「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最無辜亦是最不開心的業主,是在兩年前將物業出售的人。在香港,很多時候一個家庭由老父支撐,勉勉強強買下一個物業,本來是相安無事,但兒女長大,對外間事物有所認識,樓市亦略知一二,只見各大測量師行在2009年初不斷說樓市會大幅下調,但測量師並不知道當時國內投資者已峰湧而至,經本地物業代理向業主兒女出價,經兒女游說,又確實能列出一些道理,一些專家語言。老父欲反駁亦無從,經家庭會議後,決定將物業出售,而最大誘因買家願意在購入後再租予賣方,為期兩至三年。如今,租約到期,要覓新居,你說他們怎麼會能夠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