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出打擊炒樓措施目的是消滅物業炒家。現在,市場上「摸」貨接近「零」,理論上是做對了,但是所消滅的是否是真正的炒家?若果不是,怎樣才可以稱得上是炒家。
大清藥王在未接手藥行生意前,向師傅請教做生意之道。他對師傅說﹕「藥行醫師、配藥師、雜工,人手眾多,除收費不貴外,更不時要贈醫施藥,如何生存?」,師傅回答﹕「做藥行要有仁人之心,贈醫施藥只不過基本條件,而藥行能夠生存,全靠炒賣藥材所致,從炒賣藥材所賺到的金錢以贈醫施藥的方法回饋給有需要的人,這是藥行的宗旨」。
師傅帶大清藥王到藥材集散地,出高價購買某幾種藥材,但是不同的供應商只有少量存貨,於是大家從各產地高價收購。不久,師傅亦購買足夠藥材回藥行,當時,大清藥王對師傅這舉動,實在摸不著頭腦。問師傅﹕「為甚麼出這樣高的價錢?應該壓價,今次買貴貨」,師傅說﹕「等着瞧」。
不久,藥行派駐各地的採購員回報,師傅出高價購買的藥材,他們早已大量收購,囤積居奇,當師傅高價收購的消息傳至該地,他們便抬高價錢,將藥材沽清,獲利當然豐厚,足夠藥行未來數年營運資金。藥王服,對師傅說﹕「如何成為行業中的一個高手?」,師傅回答﹕「要成為高手,一定要做一個心狠手辣的炒家,不能以醫者心態來做生意。」,問﹕「有何要訣?」,答﹕「請謹記12字真言「囤積居奇,製造形勢,擢取巨利」。
根據藥王師傅12字真言,在香港地產市場,根本沒有人可以有資格稱得上做炒家,現在被稱為炒家,或資深物業投資者的人,未有能力囤積居奇,製造形勢。他們只不過吼準機會,搭上香港物業資產價格上升的列車,亦只不過是該列車上討生活的小人物而已。不過,政府出招打擊炒樓的正是這批人,雖然取得勝利,但其實是誤中副車。
反而,現在不少人實行逆囤積居奇方法,就是將手上物業出售,再製造形勢,發起輿論,威脅政府,希望政府能夠將樓市壓下去,以便他們以低價再回購,製造龐大利潤。可以說他們亦是炒家,但是從結果讓我們知道,他們始終不能得呈,不但未能擢取巨利,樓價上升令到他們損失龐大,該批炒家其實是失敗的一群。而政府打擊炒樓措施亦直接令到他們很難回購已出售的物業,無端端做了無殼蝸牛,賭注實在太大。
在香港,最有能力囤積居奇,製造形勢,擢取龐大利潤,只有香港政府,亦只有香港政府有能力推高樓價。高地價政策推行多年,左算右計,香港政府才是最大炒家。不過,與大清藥王一樣,由於香港政府從「高地價」政策所得的巨大利益,才有能力推行高福利政策,若果將樓價壓低,賤賣土地,這樣究竟錢從何來?如何能夠維持高福利政策,造福人民。高地價政策是錯,是對,大家不妨細心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