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這個題目說甚麼?直接地說﹕「是否應限制國內人士在港置業?」
90年代初期,國內地產市場百花齊放,不少港人,尤其是廠家不期然會進身地產發展商行列,投資在他們工廠的所屬鄉鎮,亦直接帶起各鄉鎮繁榮。不過,繁榮的結果就沒有他們份兒,據估計,當時每十個投資國內地產發展的廠商,能夠獲利的只有1人至2人,其他人不但損失投資地產金錢,甚至賠上工廠的資產,話說回頭,當中包含了多少辛酸的故事,亦不為人道。
與此同時,不少人回國內置業,以低微的代價,購得在港夢寐以求的物業,亦贏盡不少鄉親父老的尊敬、崇拜,甚至妒嫉,上述此乃昔日我為人人的故事。
今日,一位惠州少奶在港以3億多元購入一個豪宅,輕描淡寫說是「老公送給我的情人節禮物」,港人是否驚心?惠州,當時是港人投資置業熱點,不少皮包地產公司以惠州為開發點,成功的很少聽聞,失敗的隨處可見,「爛尾樓」一個特別的名字,亦代表投資泡湯,不少人為此損失不少金錢,不過,亦孕育國內地產發展行業,今日不少從投資地產獲利的國內人士,都分別在港置業,大有當日閣下為我,今日我為閣下的氣概,誰知道香港人不領情,有評論員、學者甚至政客提出要禁止國內人士在港置業,把國內人士的一番心意推卻,若能成事的話,甚麼都可以限制,奶粉可以,化妝品又可以,甚至連鐘錶、首飾都可以,是否合理、合法,大家其實都心裡有數,說要限制國內人士置業的人只不過爭取一點政治本錢已而。
過往,香港曾經出現過一次抵疊政策,凡在港的任何人士,只要到達中區人民入境事務處,便可以成為香港市民。我尚記得最後一位到達入境處與第一位在關門後到達的人士,兩人的表現有若天與地,前者當然開心,後者不單失落,簡直是甚麼也失去了,筒中情況亦非筆墨之所能形容。
在此之後,有俗稱「蛇頭」的人士不斷散播謠言,說香港再次有抵疊政策,或者會有特赦,務求吸引多一些人士非法來港,他們便多一點生意,今次議員們一次又一次要求政府限制國內人士置業,這樣亦可以做成物業代理游說國內人士在港購買物業的藉口。他們只要說,現在若不購買,當政策一出台,便很難購買香港物業,議員們的聲音反而做成了反效果,究竟他們有沒有想到這個問題?
國內有人利用香港官員推銷假六合彩,而現身說法的香港官員亦不是真的官員,但已經做成了一定說服力,但如果香港議員現身說法,講及香港政府將會限制國內人士置業,你說震撼性有多大,毋需說明。而香港議員無端端做了主角又不自知,他日可能會牽涉一些訴訟,若假定有國內人士購買了物業,而樓價又下跌,香港政府又沒有推出限制國內人士置業的有關法例。最後,有國內人士告上法庭,說議員們誤導,這是一個無妄之災。
今日國內人士在港置業,有若「人人為我」,不過她們真的是很大體,無論是溫州師奶好、惠州師奶又好,都是非常低調。她們都會說,這是老公送給她禮物,她們亦明白龍威不如龍爪威,彈指之間,可以購買幾億之物業,她們的老公可想而知,如果她們說,香港的物業太便宜,香港人沒有能力買,雖然是閒話一句,這樣政府不出招禁止國內人士在香港置業也不能。再說我們的「社區炒家」、「摩師奶」,只是幾百萬元的物業交易,便侃侃而談世界經濟,香港政府的招數不行,無礙樓宇升勢,在無他法下,政府唯有出狠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