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水樓」之一些錯覺

 

鍾維傑

卓淩地產分析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2010年11月25日

 

近期新聞媒體有甚多「發水樓」之報導和評論,有指因發水面積而多付了價錢,或單位面積「縮了水不見用」,又或發展商大賺發水面積等。

上述不全無道理,但有點商榷之餘地:

一) 樓不發水也不會比現在平宜 = 坊間似有樓若不發水,價格便會低些,但這是錯覺,實質不會。

首先,可「盡」動用來買樓之總金額是既定之數,自住的大多看其收入,一百萬年收入買四五百萬的樓很合理,上至千幾二千萬就困難了,炒家亦一樣,有一千萬資金連借貸就只可炒一千萬物業,二千萬根本炒不來。

即是說,發展商並不能多建造些面積而仍可以同樣呎價賣給買家,如呎價一萬一千呎便總共一千萬,多加五百呎要夠千五萬只會令一千萬的買家走人。

第二,就是近年一手樓大多不是以香港平均住宅買家為對象,而是賣給高於平均的買家,原本是普通之住宅區也豪盤貴盤林立。這多少反映「需求」一方近年之轉變,可以這樣理解:

假設原本需求一方有5000名可花一千萬之買家和另5000名可花六百萬之買家,發展商便大約會興建5000個千萬單位和另5000個六百萬單位。突然,多了3000名肯出二千萬之買家,最直接做法,就是建造3000個二千萬單位、5000個千萬單位及2000個六百萬單位,即有3000個買家買不到樓,且部份千萬或六百萬之買家亦要settle for less。當然,以上是極粗略兼簡化的舉例。

為甚麼不可以加推多3000個單位?可以但總有「時差」,一來部份土地須改用途或增容量,二來就算已有地段可用,但仍需「入則」甚至改設計(因要迎合新增之口味),又要施工,加加埋埋以年月計。再者,若一切均等,二千萬單位之利潤會高些,賣一個已等同賣數個六百萬單位,且貴盤及平盤所花之行政費用 (如項目管理) 相差無幾,在商言商,只要「貴客」續來,做貴的著數些。亦即是說,部份土地可要留給續來之貴客。再說得直接些,就是有錢買家被更有錢買家趕走。

此外,貴盤多少要有派頭,如豪華大堂、高級會所等,這些設施均導致更多發水面積,但若沒有又賣不了貴價。順便一提,假設有錢買家數量持續,而未來新建樓盤之樓面面積又被收緊,不難導致現存之貴價樓更貴。

有對策嗎?恢復定期兼充足之賣地應有些幫助,但遠水救不了近火。

二) 縮水不見使,規定賣樓採用「可售」面積便是了 = 即凡「非內籠」面積不計,至於這等非內籠面積是否寬免則無關痛癢。至於有說市場會不習慣較高之呎價,相信時間可沖淡其影響。要注意的是,因呎價採用可售面積計算,而非慣用之建築面積,不會令總樓價改變。

三) 寬免面積不一定是「送」的 = 坊間有評論認為寬免面積是免費送給發展商,但這不一定,因發展商大多都懂得遊戲之規則,即若發展商A知道某地段可拿取多十萬呎寬免之樓面面積,發展商B也懂得,亦即若A投地時不出本錢買這十萬呎寬免面積,很容易會輸給發展商B。當然,不需競投之地段所得之寬免面積可甚平宜,若「益」了發展商,對策是檢討漏洞加以補救。

現階段要樓價較大幅下調有兩個情況,一就是待市場變得更瘋癲自動爆煲,二就是用very drastic measures去抗衡QEI, QEII印出來之銀紙,如將港元升值。

 

 

 

 

作者/聯絡:鍾維傑,香港大學建造理學士,香港大學建造學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房地產碩士,英國皇家測量師學會會員,香港測量師學會會員,美國工程造價師學會會員,加拿大測量師學會會員,香港設施管理學會會員,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英國皇家特許項目管理測量師,香港註冊測量師,香港註冊房地產中介人,資深專業設施管理人員,加拿大註冊測量師,美國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協會會員,電郵stephenchung@real-estat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