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要建居屋?
鍾維傑
卓淩地產分析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2010年7月3日
筆者是傾向不贊成(重)建居屋,除覺政府沒有責任令人做業主外,就算勢在必行,直接送錢送按揭*給「不致窮到可住公屋,但又長期上不了車」階層會更實際。當然,土地供應和住屋措施要配合。
有規範地送錢送按揭等方法一來容易計數,如100,000個家庭
x 每户$500,000 = 五百億,二來相信會較以地價補貼居屋業主平宜,且可讓更多地段建出租公屋幫助更有需要之人。曾撰文論及居屋,可参巧:http://www.real-estate-tech.com/big5articles/hkej543.htm。
近日居屋之辯論重燃,正反方各持論據,好不熱鬧。然而,除上述文章和觀點外,還有以下疑問:
一)
資本主義自由市場失效,政府就要出馬? = 首先,從邏輯角度看,就算市場失效,不表示公營辦法便會湊效,兩者沒有必然相互關係,可以是「累鬥累」。再者,近代環球實施之資本主義版本多與傳統(阿當史密斯)的根本有出入,無論左中右,或多或少有公營干預色彩,亦即「失效」未必能全數歸咎於自由市場,部份可會是因(前)政策而起。此外,雖理論上「市場失效,政府補上」很理想,但實踐不易,通常越補越亂。
仿傚二戰時期英國首相邱吉爾評論民主制度之講話:資本主義自由市場未必是好東西,但它仍比其他的相對不那麽糟。
要注意的是,筆者並非鼓吹樓市「無枉管」,如賣樓過程如何花巧也不應和事實違背,但賣樓手段有疑問和建居屋是兩回事。前者是經商手法問題,市旺市衰或樓價高低應有一致標準,後者涉及公共資產和理財,而居屋亦不是唯一解決住房方法。。
二)
樓價狂升,置業困難? = 近年香港樓價趨升和各國包括中國於金融海潚後大印銀紙有關,有上便有落,需要的是耐性,for this shall come to pass。 至於置業困難,基本上時時都難,樓價高不用說,樓價低亦不一定感覺容易,因到時又怕失業,兼無膽買。再者,甚麼「大學畢業也買不到樓」皆屬廢話,因從未普遍有過大學生畢業不久便買到樓之情況,詳情可看上述参巧文章第二點。
簡單而言,不要被一時之市場現象而希望當局作出各樣方案,且建屋需時,完工時不是問題已過需求減少,就是境況已變,又或實際受益對象已非原來之人群。
三)
究竟有多少人有迫切需要居屋? = 現時大約一半家庭擁有自己之房子,另有四成左右住公營房子,即有一成左右租住私人物業,而當中有多少是「長期」上不了公屋,但又儲不够訂金買上車盤,有待學者研究及賜教。
為甚麼只着重這群人士?因居屋或類同協助當業主之計劃皆是用公家資產或錢,要幫都只幫較有需要的。那些已有能力買上車盤(但不願)、年輕剛有學歷(不必過早認為自己前程有限)、又或2003年價低走寶的(怪得誰?),均非考慮對象。
四)
火星人說居屋可(負面地)影響私樓價格,真的嗎?= 我們多年前曾計算私樓和居屋等之關係,發現兩者當時並沒有很大關連,雖這不能排除日後不會,或許關鍵在於兩者之分段(segmentation)是否清淅,越少重複越好,相反則可會影響私樓。要做到少影響,將居屋等方案限制於較迫切一群便可。
總而言之,若大眾仍認為需要協助部份家庭當業主,最好也不要建居屋,因這不是有效益和效率之方法,有規範地提供金錢協助較實際。
*註:可有讀者會想,那不益了房地產開發商?首先,上車盤可以是二手樓盤。再者,益不益開發商非關鍵,重要是解決問題:有迫切需要之人群可上車。
...完...
作者/聯絡:鍾維傑,香港大學建造理學士,香港大學建造學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房地產碩士,英國皇家測量師學會會員,香港測量師學會會員,美國工程造價師學會會員,加拿大測量師學會會員,香港設施管理學會會員,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英國皇家特許項目管理測量師,香港註冊測量師,香港註冊房地產中介人,資深專業設施管理人員,加拿大註冊測量師,美國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協會會員,電郵stephenchung@real-estat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