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少不表示人均生產必低
鍾維傑
卓凌地產分析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2012年3月10日
人均生產即GDP per capita,而高人均生產的經濟體都相對富有,物質生活充裕,且樓價亦通常較貴。不少國家甚着眼GDP及其增長,人均高了多少表示經濟有進賬。
不過,在追求GDP之餘,有兩角度值得留意:
1) 人均生產高低與人口多寡未必有直接關係 = 人多不表示GDP一定增加,若是人多手腳亂更是減GDP,關鍵可能是人的辦事能力多於人數。
有趣的是,無論是以國際貨幣基金 IMF、World Bank又或美國中情局之排名榜計,全球名義人均生產排位最高之十個八個國家皆人口不算多,如盧森堡、瑞士、娜威、卡達爾、列支敦士登等。就算是全球GDP最大之美國,其人均生產多不入頭十名。有興趣可看這網頁: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GDP_(nominal)_per_capita
2) GDP只計製造和生產出來之貨品及服務 = 但造了之後繼而被打爛或取消了的,又或這等貨品及服務有沒有效益,GDP不管。若只是要GDP大幅上升,向地球中心不斷挖洞便可,GDP和就業必高,但效益成疑問。
不少人認為隨着嬰兒潮人士續銀髮化(較年長的一批六十有多,較年輕的亦已五十),加上人口增速減慢甚至減少,將來對經濟會有負面影響,一來嬰兒潮人士續退休表示由生產者變為消費者,二來年輕相比年老之比例低了,即供養長者之年輕人數目比前的少了,加重負擔。因此,有人提出要鼓勵多生嬰兒。
然而,筆者並不完全這樣想:
A) 整體而言,不少嬰兒潮人士是累積足夠錢財去養老的 = 覺得不足是因為1) 部份人積畜不足兼先用未來錢,如一些歐美人士;2) 養老供款制度不健全,如不是將供款者之供款留給供款者老來用,而是給當時之老人家用,自我製造供款和用款時間不對稱;3) 部份長者只顧儲蓄而消費不足,根據大前研一,這正是日本經濟問題所在,適度消費其實有助經濟康復。簡而言之,現今先進國的經濟金融挑戰主要因他們不懂節制或「唔生性」,人口老化本身不會導致這情況,雖可加重問題。
B) 多生不是答案 = 一來人起碼需要十多二十年之供書教學方能投入經濟生產行列,二來多生之人不但要令GDP上升,且同時要令人均GDP也上升才行,否則只表示平均經濟生產力下降。再者,因長者多而要生育更多人有邏輯問題,難道要將二戰後突然人口大增之現象代代相承下去,數學上如1, 2, 4, 8, 16, 32等?相反,筆者寧願整體社會咬緊牙關待嬰兒潮人士老去,到時問題便迎刃而解,況且情形未必如想像中困難。
C) 人口趨少表示人均資源可趨多 = 資源可以是實物的,如土地、農產、樹木、金屬等,也可以是較服務形式的,如教育、醫療等。若能善用,人均生產可能比人口多時還要高。
據此,人口趨降不一定是壞事,例如住宅單位多過家庭數目時,或許可住得寬敞點、舒適點,關鍵是如何有效地循環利用土地和物業資源。
...完...
作者/聯絡:鍾維傑,香港大學建造理學士,香港大學建造學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房地產碩士,英國皇家測量師學會會員,香港測量師學會會員,美國工程造價師學會會員,加拿大測量師學會會員,香港設施管理學會會員,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英國皇家特許項目管理測量師,香港註冊測量師,香港註冊房地產中介人,資深專業設施管理人員,加拿大註冊測量師,美國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協會會員,電郵stephenchung@real-estat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