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樓價長期易升難跌
鍾維傑
卓淩地產分析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2011年5月24日
首先,要注意是「長期」,即指未來十年八載,而非將致之十二或二十四個月。至於為何有這想法,如下:
一) 「城市化」之政策 = 根據一些報導,現今居住在城鎮的人口佔全國一半左右,而預算未來十多年增加至三分之二,即大約每年有二千萬人由鄉村遷到市區。若以平均每戶三點幾家庭成員計,即全國城鎮每年共計須提供約六百萬個居住單位,至於是公營房屋或私樓,租或買屬另話。當然,不少初遷入城鎮之人士會是「隻身」而來,除未有家室的外,已有家庭的或許亦有待找到穩定工作和收入時才帶同家人前往定居,即部份需要之居住單位在量上是以「房間」計算而非單位,且質亦可傾向簡陋。
然而,單只城鎮人口增加是不足以令房地產價格上漲,整體經濟表現及人均賺錢能力要配合才行,否則只會出現貧民窟。不信?觀察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印度菲律賓便知一二。
再者,這「城市化令房地產價格上揚」論調有一邏輯上之問題,有「將馬車放於馬前面」之嫌,但相信市場短期不會發覺或理會這毛病。
簡而言之,房地產是「衍生」產品,長期是反映經濟而非帶領,雖好似有後者景象,但始終要有房地產以外的「搵食」行業支撐,或許「城市化」和「房地產價格升」嚴格來說皆是經濟表現之果,而非因果關係。
無論如何,假設進城之人士普遍能找到可養活家庭之工作或事業,自然想落地生根,成為樓市新力軍。
二) 部份經濟環節亦已漸「升呢」= 即upgrade,如除靠一些傳統製造業外,也要開始有自己之研發,或參與較尖端和賣錢的營造,又或提升服務業等。這通通表示「平人工」比例會漸減少,過往「好平好使」一去不返,若現在某些職位或工種之薪酬已與香港或外國差無幾,將來更平排甚至超越。此外,國內人口亦開始「老化」,沒有像以前那麼多年青平價勞工,不將部份升呢不行。
賺錢能力最直接影響樓價,收入高了樓價要維持不變(或慢些升) 實在不容易。當然,若價格已嚴重超買屬例外。
三) 社會文化有置業傾向 = 土地在歷史文化上有既定之位置,或許與「以農立國」有關。無論怎樣,買樓 (因涉及土地) 常被視為人生重要事項,甚至無樓就連嫁娶都成障礙,以至電視劇亦用這些現象作題材。
價格高或許令部份準買家卻步,但置業意願像甚濃,如已有自置居所的想買更大更新更靚樓房,移進城鎮的亦想有自置蝸居,即大小平貴市段皆有相當潛在買家,當然借貸利率平貴亦有一定影響力。
四) 積蓄率高 = 有說平均百分之三四十,雖仍有貧窮戶,但有點積畜之中產小富亦不少,潛在購買力是有的。因此,部份市場顯示一旦某樓盤價格有點平宜,需求便走出來,整體未見大幅下調。況且,內地投資渠道對一般家庭而言沒香港或國外的多。
有這gut feeling,一些市場之市段十年後之價格可能比現今看似不合理的還要高。會是哪些?那些「搵到好多食」的。
作者/聯絡:鍾維傑,香港大學建造理學士,香港大學建造學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房地產碩士,英國皇家測量師學會會員,香港測量師學會會員,美國工程造價師學會會員,加拿大測量師學會會員,香港設施管理學會會員,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英國皇家特許項目管理測量師,香港註冊測量師,香港註冊房地產中介人,資深專業設施管理人員,加拿大註冊測量師,美國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協會會員,電郵stephenchung@real-estat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