呎價不是建築或實用之爭,而是在於劃一
鍾維傑
卓淩地產分析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2009年12月19日
繼樓書不可有純為推廣性質之示意圖外,近期政府又推出三招,當中包括針對「發水樓」情況,涉及建築、實用及實用率等環節。
現時一些政府部門如屋宇署,對「入則」用的樓面面積是有界定的,主要是確保該樓宇不會超越其地積比率(plot ratio),而一些面積如電機房和近年以鼓勵環保之露台等,是有所寬免,但亦非無(上)限制。
問題是售樓慣用之建築面積基本上沒有劃一計算,不但不同房地產開發商可有不同計算,同一開發商但不同樓盤也可有不同計算,如何計算是推盤技巧之一,而一般而言,開發商售樓用之建築面積會比入則用的大。
上述情況不單只令置業人士有無所適從之感覺,亦令樓市分析和樓盤比較困難許多。舉例說,兩個鄰近兼性質相同之樓盤,一個叫價每平方呎七千港元,另一個叫價六千,雖驟眼看六千那個平宜些,但若將兩者樓面面積計算劃一後,有可能是七千那個才平宜,因其「樓面水份」較少。
據此,筆者建議採用劃一之售樓面積計算方法。至於是仿傚建築面積,實用面積或其他面積基礎皆不最重要,因目的並非追求完美之樓面面積表達程式(若有的話),只要合理便可,但須是公眾容易明白的,連小學生也可記得的就更好:
一) 例如只計算用户(業主或租客)可合理地兼唯獨(exclusively)使用之樓面面積 = 「合理」指可在該樓面面積上「長期住着或睡眠」,因此且為容易明白起見,露台和窗台(bay window)等均不計算在內(可另外列出),簡而言之只計算「內籠」面積包括睡房、飯廳、客廳、書房、陽房(solarium)、廚房、洗手間等。「唯獨使用」大意指本身住宅單位之面積,不包括公用空間。這亦大致是美加所採用之「淨」樓面面積(net floor area)計算方法。
當然,用這個樓面面積方式計算會令呎價看起來貴了很多,但久了便習以為常,亦不會拉高總樓價。
二) 呎價即刻高低分明 = 劃一之售樓面積計算方法令誰較昂貴哪較平宜「一看便知」,買家不但「心中有數」,且容易比較不同樓盤,作分析的也省下一些功夫。要注意呎價高不一定表示不抵買,因該較昂貴樓盤可能在位置、交通、設計、用料、設施甚至開發商品牌信譽等層面上優勝。相反,呎價平宜亦不一定表示抵買。只是呎價分明有助進一步了解不同樣樓盤貴與平背後之因由,繼而衡量其值得與否。
三) 「實用率」作用有變 = 假設已有(一),就不必再靠「實用率」來計算住宅單位實用面積了。反之,實用率(改叫別的名稱也可)這時可用來顯示不同樓盤之公用空間比例,如百分之七十五實用率便表示每三平方呎(實用)住宅面積,就有一平方呎之公用面積。這比例有助置業人士衡量公用面積之「負擔」,假設一切均等,實用率越低表示公用負擔比例可能越高,相反亦然。
四) 也界定公用空間之計算方式 = 否則實用率亦(如現時售樓之建築面積)會變成各施各法。至於如何界定,這裡沒有方案,且有一定挑戰,如樓盤之住宅部份和商業部份共用之電梯如何分攤等。或許公用空間可分有蓋和無蓋(如花園),而有蓋亦可細分至有密封牆(包括可開關之窗門)和無密封牆(如一般上蓋停車層),目的是盡量提供参巧資訊,而最終乃看公用空間之負擔多少和合理性。
要注意並非所有樓盤皆望高實用率,一些(高檔)住宅未必以常低(公用)管理維修負擔為首要考慮。
無論如何,是時侯思想怎樣劃一售樓之面積計算程式了。
註:可參考以往文章「「連枝賣,不連枝賣」賣樓用的建築面積 http://www.real-estate-tech.com/big5articles/hkej407.htm
...完...
作者/聯絡:鍾維傑,香港大學建造理學士,香港大學建造學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房地產碩士,英國皇家測量師學會會員,香港測量師學會會員,美國工程造價師學會會員,加拿大測量師學會會員,香港設施管理學會會員,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英國皇家特許項目管理測量師,香港註冊測量師,香港註冊房地產中介人,資深專業設施管理人員,加拿大註冊測量師,美國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協會會員,電郵stephenchung@real-estat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