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好些而買或是買後覺得更好?

 

鍾維傑

地產分析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2013年6月14日

 

剛從歐洲南部回來,遊覽之際職業病又發作,喜愛觀察該地的房地產市場,例如保加利亞首都 Sofia較中心地區之樓房需二千元歐元一平方米,即大約一千九百港元一平方呎,非中心的可以是七百歐元一平方米。粗略說,本港一個居屋單位已够換取當地豪宅。

旅途中亦看了書,當中有講及腦部運作的,專家們有以下發現:

) 若是有「得着」,例如有錢派,不少人會選擇盡快收下,就算數額少一點,也不願多等些時間,雖後者會得更多。

) 若是有「痛楚」,例如要看醫生打針,只要不是急診,不少人會選擇盡量拖延,三心二意。

) 我們對自己選擇的東西,由日常用品至房屋及投資項目,買入之後會覺被選中的東西較未買前更好,雖事前對被棄的選擇給予相同評價。

上述論點,尤其甲和乙,並不新奇,例如股票市場就是常見現象。不少投資者見股價升了百分之五便賣出,跌了百分之二十就猶疑不決。樓市或許升幅要多些及久些回套才化算,因交易費用較大。

至於丙的傾向,或許只是選擇前的評估未有考慮更多因素,例如兩幢樓宇地點、設計、用料、質量、管理等皆一樣,初選均入圍,但當考慮到地鐵位置時,處在地鐵上面的一幢便勝出。

然而,筆者亦認為是有選擇後給被選中的東西 (合理與否)「加分」情況,因為:

a) 我們的腦袋喜愛找理由來支持選擇,令自己心安理得,即同時不太喜歡「不肯定性」,後者令人不安;

b) 腦袋亦通常傾向將事情「套入」已知模式,雖事情其實不是那套model (完全) 解釋,而不是承認知的甚少,勇敢面對不確定現象。

近日有評論說本地發展商沒有資金壓力,因此一手樓不會平價賣出。這不無道理,但資金沒壓力只是equation的部份,對未來價格走勢之看法是另一部份,倘若看好,就算資金有壓力也可能死頂,若不,資金全無問題亦會割愛出售,此外二手市段較關鍵。

許多時會不經意地挑選部份有支持選擇 (包括商品、資產甚至意見) 效用的環節為理由,筆者亦不例外,繼而自我信心肯定,有助辦妥事情,雖過度肯定時,亦帶來麻煩。

這文章是用新買醒目電話寫的,真揀得好!


 

...完...



作者/聯絡:鍾維傑,香港大學建造理學士,香港大學建造學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房地產碩士,英國皇家測量師學會會員,香港測量師學會會員,美國工程造價師學會會員,加拿大測量師學會會員,香港設施管理學會會員,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英國皇家特許項目管理測量師,香港註冊測量師,香港註冊房地產中介人,資深專業設施管理人員,加拿大註冊測量師,美國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協會會員,電郵stephenchung@real-estat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