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萬五」情意結
鍾維傑
卓凌地產分析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2012年5月26日
近期房地產較受關注話題之一,就是候任政府會有怎麼樣的土地及房屋政策,是否大增供應以滿足各方的訴求,因此「八萬五」又重現於公眾討論空間,認為政府要提供多些住宅單位的傾向支持,擔心過多供應對樓價造成負面影響的則有保留。
這裡沒有預測政策走向之能力,但總覺得將九七年樓價大調整 (大部份) 歸咎於當時的八萬五策略有點欠公允,因這策略並非第一因由,且亦未真正的實現過 (後來政府說不再實行了)。
嘩,筆者你擦鞋? 不是,上述看法於二○○○年五月文章「無八萬五樓價也下調」談論過,至今立場無變,詳情可參考網頁http://www.real-estate-tech.com/big5articles/hkej085.htm。
簡而言之,當時亞洲金融風暴令大部份東南亞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大出血」,資產價格包括它們的房地產大幅下滑,加上其貨幣貶值,即香港原本貴一倍的東西,突然變成貴三倍,試問香港怎可能獨善其身,堅持不減價?
此外香港實行聯系匯率,即減價時不可調節貨幣匯率來承受部份壓力,而是全由資產價格來反映,樓價更首當其衝。
那麼八萬五策略完全沒有影響?當然不是,但是次於亞洲金融風暴所帶來的衝擊。倘若當時沒有八萬五策略,歷史會否不同?會有不同,純以主觀直覺猜度:
甲) 經濟低迷時段可能縮短 = 例如不是由九七至○三年前後七年時間,而是四年左右,但不是說○○年後即刻反彈,只是穩定下來。
乙) 樓價可能只下降50% 左右 = 即止於○○年之五成跌幅,而非低至○三年的66%,同 (甲) 一樣,也不是說○○年後樓價即時會反彈。
若大致對上述有同感,八萬五策略的「額外影響」(頂多) 就是 a) 令低迷時段長了75% [三年除以四年];b) 令樓價跌多16% 左右。即是說,八萬五策略技術上並沒有令事情以倍數惡化,然而,為何公眾不覺得如是?
有三個可能性:1) 負資產個案大增,樓價跌一半已令不少業主的本金蒸發掉,再減至三分二時欠凸銀行,想撑也不得,變成銀主盤;2) 加上○○年科網熱潮過後,連經濟憧憬也幻滅,市面真的開始蕭條;3) 整體負面情緒亦大增,低迷三兩年還可,一旦超過三年,「唔開心」可能是以幾何式遞增。
簡單說,「感覺」很多時不跟經濟數據之百分比上落。
...完...
作者/聯絡:鍾維傑,香港大學建造理學士,香港大學建造學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房地產碩士,英國皇家測量師學會會員,香港測量師學會會員,美國工程造價師學會會員,加拿大測量師學會會員,香港設施管理學會會員,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英國皇家特許項目管理測量師,香港註冊測量師,香港註冊房地產中介人,資深專業設施管理人員,加拿大註冊測量師,美國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協會會員,電郵stephenchung@real-estat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