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日本扣留的香港七名成功登上釣魚島的保釣人士迅速獲釋回港,可說是意料中事。
大英帝國通過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清王朝的海岸大門, 更在香港落了腳作為大本營, 從此,一直沉湎於停靜止了時間的中華民族才發現了除了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四書五經之外,天下新奇的事物多得很。雖然中國有過燦爛的文明,但兩千多年來的固步自封,君君臣臣的僵化社會結構,久不久的朝代更替大震盪,那裡能夠找到歐洲大陸的文藝復興,希臘文明的民主追求,和天翻地覆的英國工業革命?
人類文明的發展也符合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原理,弱肉強食是必然的社會進展模式。國力軟弱不堪的清王朝割地求和,歐美列強在中國各自佔領中原大地,就是後來成立了的民國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之列, 凡爾賽和約竟然把戰敗國德國在中國青島的“權益”轉交給日本。這正是五四運動的起因。七十年代曾經轟動一時的民間保釣運動,在兩岸政府的冷淡中消失殆盡,四十年來零零星星的民間聲音亦被日常生活的急劇步伐所淹沒。這次香港保釣人士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之下單船出海,成功登陸釣魚島是一個意外的驚喜。到底是否慣常嚴陣以待的日本防衛海軍網開一面就無從知道也無需深究。近來中國在千里外南海和菲律賓、越南之間的領土紛爭躍上報章,是中國近年來經濟實力崛起的一個伸延, 釣魚島也不例外。 但政治現實和民間的愛國情緒經常落差很大。七十年代許多和我一樣的大學生一定程度參加過保釣示威,包括臺灣總統馬英九。往事如煙,當日風貌正盛的青年有不少是現今的當權派。一九七二年中日建交,鄧小平的“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一直是把重心放在發展經濟的中國兩岸政府的同一目標。在國力理由不足的大環境下,向弱國無外交的政治現實低頭是政治智慧。在近期中國和歐美的經濟動力彼消此長的情況下,保釣運動也顯示了中國屈辱的近代史隨時像埋在地下的灰燼通過爆發性的愛國主義重新燃燒。
北京和臺北在今天國際的政經大環境下都不想中日關係陷入難以收拾的境界,這是政治智慧的表現。但如何面對正在高漲的愛國主義情緒卻是當今的尷尬。
近來有各種不同的社會力量鼓吹中國的崛起和美國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等圍困中國不絕於耳。美國奧巴馬總統高調的宣佈美國重返太平洋更被許多中國國際關係專家認為是針對中國崛起的軍事部署。多年來中國一直走第三世界路線,政制和歐美發達國家格格不入外,經濟實力也無法平起平坐。今天經濟實力 – 至少是國家層次 – 急劇提升,躋身歐美日本之列,卻是舉目無親,好像除了出不了廳堂的北韓之外,世界之大,連在家門口的越南菲律賓甚至一直是朋友的緬甸對於中國都甚有戒心。如果處理南海和釣魚島沒有深思熟慮,國外的孤立,一旦國內的愛國主義因為國內的深層矛盾而爆發蠻動,政治尷尬局面可想而知。
日本政府也是在內外交困,難兄難弟的時刻,香港保釣人士成功登島,日本低調趕快放人,北京環球時報社論高調讚揚愛國情結,為這次保釣運動暫時劃上了完滿的句號。中國,日本,保釣人士,都是贏家,甚至焦頭爛額的香港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