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FT網看到倫敦金融時報網路版翻譯招商銀行董事長秦曉的文章:”China must keep its eyes fixed on the exit(中國須緊盯退出策略)”, F T網翻譯為” 秦曉:中國應轉向中性貨幣政策” 讀後頗有感歎.
如果沒有看到FT網上秦曉的照片, 可能也不會看這篇文章. 因為題目本身已經是老生常談, 再加上” 招商銀行董事長”等字, 更是使人感覺得官場的捧場文章. 二十多年前秦曉是當時剛成立不久的中信信託投資部經理王軍屬下. 我有幸參與了中國剛開放的艱苦歲月, 曾經和王軍共同簽署合資企業合同. 那時候我經常到北京建國門外中信大廈, 午飯後常碰到王軍和他同事下圍棋. 香港朋友對國內高幹或官員多偏見, 多貶意批評, 我和他們多來往, 記得王君和秦曉, 頗有軍人遺風, 樸素而低調,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看到秦曉照片, 好奇心又開始作崇, 非得看看他說啥不可.
年初老朋友王文彥邀請我在他網上寫文章, 感激之餘硬著頭皮重新絞盡腦汁, 重新亮出二十多年沒有用過的筆幹子, 從新開始練字. 除了生銹的筆幹子外, 最頭疼的, 莫過於如何尋找話題, 讓王文彥的讀者喜愛讀我文章. 另一方面, 我文章內容也得言之有物, 而題目既讓我自己稱心滿意, 也要適合於時代和香港潮流. 故我嘗試寫了幾篇我自己有興趣, 而從炒股市角度解讀國家大事有關當今中國的貨幣政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保八的流動性盛宴), 通貨膨脹(巴黎的菜藍子, 上海的菜藍子; 為虺弗摧,為蛇若何) , 和中美關係(妾身有意君無情;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文章, 希望和不同意見者切磋外, 也做到上有財經政策, 下有投資對策的效果. 但我也知道, 作為一介草民, 談國家大事自己既沒有足夠的資訊, 也沒有充裕的時間去思考, 更多還是因為王文彥的友情, 而不惜班門弄斧.
今看到秦曉文章, 終覺得媒體文章多歌功頌德和投行營銷文章外, 也有實話直說之平實之音, 頗有人逢知己精神爽的感覺, 相信以秦曉政界商界之人脈, 其論點理應掀起管理層注意. 特轉載秦曉文章如下, 希望更多人閱讀.
附:
秦曉:中國應轉向中性貨幣政策
世界許多地區一樣,中國正為躲過一場經濟災難而松了一口氣。宏觀經濟資料勝於預期,導致樂觀情緒日益高漲。然而,政府官員和商界人士不能自欺:再走危機前的老路將是嚴重錯誤。
宏觀層面來看,全球經濟仍處於失衡之中。美國消費過多,儲蓄過少。而中國的問題正相反。儘管政府多年來鼓勵增加消費,很多中國人仍更情願儲蓄,而非消費。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上月在大連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上就說,中國經濟的復蘇“尚不穩固、不堅定、不均衡”。
我們都讚賞中國實行的廣泛的刺激計畫。然而,中國有許多人仍然相信,發揮了30年作用的出口拉動型增長模式,在危機後將保持基本不變。畢竟,美國消費者總會恢復元氣,最近的兩個例子是網路股泡沫破裂後和2001年9月11日恐怖襲擊後。然而,全球失衡持續越久,最終的結局就會越痛苦。中國和美國都必須付出更多努力。
中國必須增加國內消費,發揮出自己應有的作用。從長遠來看,我對中國消費增長持樂觀態度。自上世紀90年代末起,中國對大部分住房市場實行私有化,這有助於促進中國消費者的發展。隨著中國推進城市化,每年約有2000萬人從農村湧向城市,這一進程將繼續推動消費。然而,我對當前過程不十分滿意。中國亟需加快改革,構建可信的全國範圍社保體系。
雖然消費價格大都在可控範圍內,但由於世界各國政府向經濟中注入了大量流動性,資產價格泡沫正在迅速膨脹。在全球層面,似乎沒有一套從經濟中抽走這些流動性的退出策略。中國的股市和房地產泡沫肯定令人擔憂。
雖然我們避免了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但我們很可能即將迎來新一輪資產泡沫和更多金融動盪。我們能做些什麼?對央行來說,比起向經濟中注入資金,從經濟中抽走資金是一項更加棘手的工作。矛盾在於:如果我們收緊貨幣政策,明年就有很大可能發生“二次下滑”;如果我們繼續執行寬鬆政策,新一輪資產泡沫也許並不遙遠。
我認為,借助財政固定資產投資,推動經濟快速大幅反彈,對中國並非好事。而經濟輕度減速並不可怕。貨幣政策決不能忽視資產價格走勢。因此,中國的貨幣政策立場迫切需要從寬鬆轉向中性。
關於政府在危機後所扮演的角色,我也感到擔心。有些人聲稱,這是一場市場經濟的危機。並非如此。而目前也不是拋棄市場的時候。監管和監督失靈的情況屢見不鮮,尤其是在西方。在中國,我們仍在發展完善自己的監管體系。現在是加強監督、改善治理,以及營造更自由、更有效率的市場的時候,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國外。
然而,人們日益擔心(尤其是在中國),臨時刺激計畫可能演變為政府對經濟的永久控制。中國政府應繼續放鬆管制。價格必須進一步放開,尤其是能源價格,但也包括水和糧食價格。匯率需要自由化。私有化需要繼續推進。中國需要更自由的市場,而不是更多的政府管制。
最後,保護主義令人擔憂。近期各宗行動就涉及商品的價值而言,規模都比較小。但是,即便是實施象徵性的保護主義措施以安撫國內利益,也是危險的策略。美國和中國都必須頂住國內限制貿易的壓力,否則就可能引發一場更廣泛的貿易戰。保護主義對全球經濟構成切實的威脅。我們必須密切注意美國貿易政策的變化,因為美國的政策將在很大程度上界定全球化的未來。
譯者/岱嵩
編者注:此文作者秦曉系中國招商局集團董事長、中國招商銀行董事長、亞洲企業領袖協會(Asia Business Council)主席。自從FT中文網刊登了有關此文的報導並鏈結了此文的英文版本之後,這篇文章不僅在中國決策層和學術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也在我們的讀者中引起了熱烈的討論。IKON ASIA首席金融衍生品分析師戚威還專門把此文翻譯成中文,寄給我們。儘管這裏的譯文是由我們的翻譯團隊翻譯的,但我們仍對戚威先生的關心和信任表示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