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流行暢銷書大談“貨幣戰爭”,仿佛當今匯率戰火連天。 加上連央行的行長也用同一名詞,更加深了貨幣戰爭的真實性。去年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一上任就及不急待的向原本相當獨立的日本央行行長施壓,要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一直到日本的通貨膨脹達到目標2%, 把貨幣戰爭的話題推到了高峰。本來已經觸底回升的日元在翻雲覆雨的對沖基金大鱷的炒作下應聲下挫, 兩個多月來跌了百分之十多,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何以日本說要量化寬鬆被認為那麼可怕?自二零零九年來,美聯儲難道不是已經是第四次量化寬鬆, 而且它的資產負債表已經從金融風暴前的九千萬億膨脹到今天的三萬萬億。 在此期間,日元兌美元的匯率從110日元升到77日元兌一美元,而從去年初,日元已經開始從頂峰回落。以鄰為壑已經成了新興市場國家對於發達國家,其中除了美國之外當然是英國歐盟和日本,通過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來解決自身的經濟問題而不顧對鄰居的影響,其實這種指責也是似是而非。這話有何根據?
首先貨幣戰爭就是一個錯誤的概念。戰爭,是關於兩個國家之間的武力衝突。如果把戰爭推廣到非武力的金融衝突,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卻不是那會事。首先它沒有一個目標敵人,其目標多集中在解決國內經濟,其副作用不排除對現有的金融環境造成了波動。美聯儲印鈔,美元貶值了,並不影響新興市場向美國的出口。相反的是,美國經濟得到喘氣不致陷入衰退,有利新興市場穩定向美國的出口,可說反而是個好處。但歐元因而升值了,對歐盟的出口造成了打擊。 如果歐盟不吭聲,中國有什麽好說的?除了可能因為美元匯率的大幅度變動,中國外匯儲備的購買力起伏不定外,因為美聯儲印鈔而維持中國對美國出口的穩定,中國還是樂意的。而日元就是貶值的話,受到影響最大的是和日本在產業最有共同性的南韓。反而中國對於日本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批評的最嚴厲,其中包括中投總經理高西慶的警告和中國央行顧問陳雨露的指責。其外交博弈的考量可能更重於實質,不是嗎?
自從佈雷頓森林(Bretton Woods Accord)金融秩序的崩潰, 固定匯率機制一去不返,大國之間的浮動匯率和其他小國家或中國所執行的掛鉤匯率制度(Pegged Exchange Rate System)成了新金融環境的常態。在美元為主導的世界金融秩序,絕大部分國家的聯繫匯率和美元掛鉤。如果從這角度來看美聯儲的量化寬鬆,歐元和日元的匯率受到最大的影響,期間也説明了中國的產品在歐元和日元相對美元升值,而人民幣又和美元掛鉤的情況下,更容易的擴大向歐盟和日本的出口。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對執行國家和其他國家都是一把雙刃劍, 沒有國家想看到他們的貨幣在瘋狂的貶值下國破家亡。如果美國經濟通過量化寬鬆得到喘息,而成功穩定經濟增長,在今天環球經濟緊密融合的環境裡,向美國出口的國家也得到好處,是一個共贏的局面。但是流動性是一個飄渺不定難以捉模的怪物。央行可以印鈔但它無法控制流動性的流向。二十四小時不眠的流動性首先會跑到有利可圖的地方,到處興風作浪,推高當地資產價格,連希望資產價格高企的亞洲政府現在也終於感覺到有點高處不勝寒了。
中國心急美國從財政懸崖掉下去,但解決財政懸崖就是促使美聯儲印更多的鈔票。中國心知肚明,心照不宣,深韻參加口水罵戰是大國間的博弈遊戲。我愛你,美利堅!我恨你,小日本!愛恨交加,才是“貨幣戰爭”的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