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公佈香港萬民矚目的新一年施政報告, 特首梁振英自我感覺良好, 在晚間新聞發佈會上有點洋洋自得之意。 這也難怪, 在他被欽點上位的一年多時間內, 在前後交困的環境中摸著石頭過河, 能夠堅持到今天, 也表現了他作為政客所擁有的雖千萬夫吾往矣的氣概。 不過在他自己也參與了塑造的香港社會兩極分化的今天, 把社會暗湧起伏令人難安維持在可控的氛圍是當務之急。
其實新政府上台之後, 對於從房地產測量專業出身的特首把調控樓價作為施政亮點重中之重也是理所當然的。 說也奇怪, 香港樓市自非典型肺炎觸底回升以來已經十年有多, 華爾街經金融風暴竟然也沒有對升勢凌厲的樓價造成任何的負面影響。 事後諸葛亮, 中美央行實際負利率貨幣政策而競相印鈔或擴張信貸, 聯繫匯率導致人民幣相對港幣的升值, 北方資金大舉流入香港房地產市場在所難免, 以致香港樓市供求完全失衡, 令原本已很供求不相匹配的樓市更加扭曲。 梁振英上台繼承了前任政府行政調控手段, 更變本加厲屢出「辣招」以穩定樓價, 其成效卻是見仁見智。 不過光北望神州樓市的越調越升, 樓市調控政策令樓價越調越漲, 流動性氾濫之過明矣。香港人口七百萬, 家庭二百四十萬戶, 百份之五十以上自置物業, 其餘百份之四十有居屋公屋, 剩下不到二十四萬戶租房, 故大部份是基層族群更可能屬無能力置業者。今施政報告把目標鎖定在十年內增加四十七萬伙單位, 香港樓市的供求將來必然發生巨大的逆轉。 當然, 如果美聯儲開始的瘦身(tapering)動了真格, 環球貨幣擴張可能因而戛然而止, 由便宜信貸推動的亞太經濟動盪可期, 香港極可能面臨房地產投資需求的委縮, 樓市的供求失衡也可能泰極否來。 無論如何,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環球大都會, 自金融風暴以來流動性氾濫和人民幣升值, 百物騰貴, 結果是富者越有窮者越貧, 社會分化越加尖銳。 也是香港作為一個完全自由經濟體政府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 解決住劏房的弱勢群體的生活更須及時獲得相助。
為了挽救日落西山的民望, 通過施政報告之便特首不惜工本派糖是意料中事。 但派糖的力度, 方法, 還有資源的運用卻有些出乎意料之外。 正如用極端行政手段調控樓市, 在表面上顯示了政府的強勢, 但除了政府自己自吹的成效外, 實際卻是成交稀缺市場幾乎停頓, 其效果是政府得罪了佔百份之五十的業主卻不見得讓有百份之十的“無產階層”高興, 這也是梁特首民調低迷的原因之一吧。 現在要年花二百億公帑補助二十萬最低階層, 原本是好事。 但看來特首先生心急亂投醫, 沒有深思熟慮就想以銀彈搏取一部份香港市民的掌聲。 但港府稅基狹窄, 如今對扶貧補貼經常化,非常有可能走上歐美國家的入不敷出的西方民主導致民粹主義澎漲而深陷債務困局。 有點可笑的是, 當今港府施政報告的惠民扶貧和歐洲民主國家的民粹政策大同小異, 有可能對於小政府的香港自由經濟產生巨大的赤字災難。 也和中華民族的投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傳統智慧南轅北轍。 如果考慮到港府預算有三分之一是非經常性收入來自房地產交易, 如果環球經濟增長放緩, 香港很快需面對永久性的赤字, 對香港經濟的可能衝擊可能演變成一場噩夢。 相信明眼的香港精英和中產階層,既認同有必要盡一切努力幫助基層族群改善生活, 也是香港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礎,但歐美民主造成的某些民粹政策卻前車可鑒, 後患無窮。 香港沒有西方的民主卻將來也有因政客的慷他人之慨而自吃苦果, 亦貽笑大方之家耶。
當然, 施政報告抓小放大, 重實際輕宏觀視野。 香港前瞻只好以後再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