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七九三年,大清帝國乾隆五十八年,英國特使馬戛爾尼伯爵(Earl Macartney)訪華,以向乾隆皇帝八十大壽賀壽為名,實際目的要和清廷建立通商協定。在作為國禮中,除了有望遠鏡、地球儀、鐘錶等在歐洲國家掀起工業和科學革命的產品外,還有前膛槍等武器和先進的砲艦模型。但在當時封閉的大清王朝的眼底下,英國祇不過是來進貢的外夷小國。為了三跪九叩禮儀最後弄得不歡而散之後,中國治國精英並沒有好好的看一看馬戛爾尼帶來的禮物,它們竟然是五十年之後,小小英國通過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國土大門的工具。
在變幻多端的大國更替,權力精英的眼界和魄力,正是促進歷史巨大演變,一次血淋淋的教訓。
其實,不光是中國碰上年邁的乾隆皇帝,思想凝固不思進長。在亞歐大陸的西端,法蘭西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六世,也在這年上了斷頭台。更不用說,當今在神州大地神采飛揚地奔馳的寶馬和梅賽德斯-奔馳的祖國德國,當時在地圖上依然是三百多個互不臣從的公國和自由市。
今天舉世的情人節,將即成為國家主席的習近平踏上美利堅帝國的國土。那是兩百多年前的事,帝國祇好派大使到遙遠的國家,好像馬戛爾尼伯爵。當今國家一把手卻都是自個兒帶著部長顧問,親自出訪。兩百多年前馬戛爾尼伯爵是為了大英帝國尋找海外商貿市場。英國經過了十八世紀中開始的工業革命,生產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在歐洲以外開拓新的市場成為資本主義的當務之急。兩百多年後,中國在經歷了入世貿十年間外貿飛速的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和產業生產力不停的更新和提高,產能不停的過剩。除了從社會角度需要解決從農村解放出來的勞動力安排就業外,中國一直強調重商主義(Mercantilism),也就是說累積外匯儲備和對外貿易順差的重要性。以入世十年後世界貿易環境的改善,和美國從這世界初九一一事件後也拉攏中國成為反恐的一粒棋子,中國重商主義得到了難得的發展機會。十年之間,中國的外匯儲備從二零零一年不起眼的兩千億美元一直快速增加到去年的三千兩百億美元,是十年前的十五倍。
如果說兩百多年前馬戛爾尼伯爵來華是為了打開貿易市場,今天習近平訪美的首要目的是維持現有的貿易局面。
馬戛爾尼伯爵訪華打開貿易市場失敗,英國為了擺脫貿易逆差屢次不成功,最後通過賄賂清廷官員偷運鴉片,竟然一舉成功反而有商貿盈餘。林則徐毀煙,引發了武力衝突,英國最後以大砲強迫清廷簽下南京條約,也締造了今天的香港。
今天是東風西漸,習近平訪美要維持現有的貿易局面,避免受到近來越來越多的貿易保護主義摩擦。我相信,正如傳統的中國領導人訪歐美,口袋裡總是帶著簽好的大小合同,以作見面禮外,也表示誠懇的善意。但當舞台表演謝幕,美國也好歐盟也好,解決雙赤的議題將又擺上了議程。歐美國家,除了德日之外,經過了三十年連續的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除了印鈔票和貨幣貶值之外,已經找不到其他途徑,走出目前的經濟困境。也就是說中國想維持當今的重商主義政策,已失去了生存的環境。
兩百多年前經過五十年的折騰,大英帝國終於用火藥炸開了一個缺口,登陸中華大地。鴉片戰爭後的今天,人類累積了許多智慧。了解世界經濟格局的巨大變更,調整中國一貫重商主義政策,改革國內經濟結構,可能才是繪畫中國一幅嶄新經濟發展模式的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