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香港,兩個速度

陳增濤
2011年4月26日

前一陣子,一位我從來沒謀過面的「朋友」,由於我們因工作的關係而經常電郵聯繫,記不清什麽原因,電郵中提到了香港房地產價格。他來電郵說:「香港現時已經處於一個極不公平的環境,基本上香港人的衣食住行都被幾大地產商所壟斷。現時樓價的升跌,全由地產商自行控制, 真可悲!」其實,早在一年多兩年前,我一位金融界好朋友請我到文華酒店的法國餐廳吃中午飯,當時我們遠眺維多利亞港口,正心曠神怡,他忽然說:「香港地產價格不停攀升,受幾家大型地產發展商所壟斷,貧富差距在香港越來越尖銳,總有一天會出事。」我有點愕然,終於舒了一口氣,想:該是心有所想,不知不覺的說出來吧?這位朋友在香港地產界財經界打滾幾十年,經濟富裕出入豪華場所,顯然沒有忘記大家童年都有一段深水埗足印的情結。

十九世紀中葉香港從一個荒島轉身變成了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在中國最後一個皇朝大清帝國命終壽寢之後,中華大地戰火漫天,不少中國難民離家別井,來到了大英帝國保護下的香港。對於這些難民,香港好像是一個暫時的家園,到了香港的人好像是寄英國人籬下,既然有一個暫時安居之所,大家就該吞聲忍氣,從來不想有過分的要求。九七年香港經歷了一百五十年的英國殖民地統治後,重歸中國懷抱。習慣了英國統治的香港人倒真有點不知所措。在英國人的統治下香港人從來沒有問過也不會過問法律或布政司行政指令內容的公正性。到了英國人走了,而「主子」卻是遠來自北京,是比自己窮的多的「表叔」,但要從習慣了被英國人統治的慣性裡脫離出來可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從殖民地統治的奴性蛻變成要做一個自己要做主的自由人又何談容易!何妨在大英帝國的統治下,除了政治權力之外,難道沒有自由嗎?香港人又懂得點政治這玩意嗎?

前一陣子,在中環碼頭坐巴士到香港仔。因為少坐巴士,向司機問路。當時港府剛公佈了向港人每人派發六千港幣。「派錢?還不是騙小孩子不要鬧?倒不如把這筆錢用在改善民生的公共事業上...。」司機對我說。我有點愕然,他又接著說:「看來你是外國回來住在香港的,戰後初期香港每人賺一百多港幣,買層樓一萬多兩萬,不吃不喝工作要二十年。現在,我六十多了,開車工資每月一萬多,買層樓兩百多萬...,生活從來沒有改善過。」 哦..., 香港經過了這三十年的經濟增長,已經從一個殖民地的商業港口,轉型為亞洲一個重要的金融中心,除了港府的外匯儲備之外,社會聚集了巨大的財富。如果我們稍微留意香港社會新聞,如果你是一個喜歡到香港不同社區走動的人,就不難發現,香港的堅尼地城、九龍的深水埗等,和三、四十年前分別不大。當然,香港的中環,尖沙咀西,都出現的天翻地覆的市容變化。

到底是香港的基層組成了香港大部分的人口。年輕的一代,在就業和收入方面的投入,不得不加倍用心。但回頭看看香港的發展,是否大部分經濟發展的碩果,都集中在絕少數人的口袋,而大部分基礎民眾,卻沒有更好的享受到香港發展的成果?近年來來勢洶洶的通貨膨脹,使香港社會的貧富的兩極分化倍添張力。一個社會,兩群人以不同的速度向前跑,這社會終於有一天產生巨大的社會動盪。就是一個逆來順受的善良人群,香港人就是,如果港府還用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只想做好一個管家的話,近來來勢洶洶的通貨膨脹,和地產價格失控的衝擊下,長年來平安穩定的香港社會,也不會因港府派幾顆糖,而不難不出現出入意料的社會共識的分化。如果到時要通過政治角力解決,可不是香港人所願意看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