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國超過日本成為美國之後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崛起的話題成了媒體炒作的熱點。這星期習近平國事訪美,把歐債危機以來中國如何利用巨額的外匯儲備向歐盟國家討價還價以獲取歐盟承認中國經濟的市場經濟地位的言高潮推向了極度。我覺得,中西方大眾媒體文化和中西方精英文化對於中國崛起的觀點差異頗大,現在連“當局者稱”的中國當權精英,自醉之意越加濃厚,不能自己。
當然,德國鐵娘子默克爾(Angela Merkel)並沒有對承認中國經濟的市場經濟地位做出任何的表示, 好像完全沒有這回事。至於正在經歷總統大選期的美國,一方面紅地毯歡迎即將接任總書記職務的習近平,另一方面依然我行我素的對於中國的出口執行各種各樣的手段,製造中美貿易之間的摩擦。看來,對於美國有利的東西照樣收,對於美國有損的該這麼出牌就這麼出牌,基本上沒有把中國的經濟實力對美國的競爭當成一回事。
其中原因何在? 歐美政經精英和環球媒體或大眾對於中國經濟崛起的觀點差異距離一千八百里也。歐美政經骨子裡根本不相信中國能夠真正崛起這回事。一般報紙,如果不是從大眾文化觀點, 就是代表了歐美金融界的利益,從經營和做生意的觀點吹捧中國經濟, 以達到盈利目的。大國之間的博弈,從來說的不做, 做的不說,那裡會婆婆媽媽的要把國家的政治經濟的策略向其他國家講解清楚?
歐美經濟,在資本主義的推動下,國民消費,經過了三十年的信貸擴張,已經到了巨大轉捩點。國民經濟裡的政府,家庭和企業的負債已經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二零零八年的華爾街金融危機,正是歐美金融界為了擴大盈利,增加杠杆,一直到完全忽略風險的情況之下發生的。美聯儲的量化寬鬆暫時紓緩了危機的擴散,但全球金融界並沒有改變風險管理的一貫習慣,歐美經濟減低杠杆的過程只不過剛剛開始。歐美的低利率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維護了全球經濟資本主義體制的運轉,讓歐美的經濟模式得以喘氣,但沒有成本的貨幣也在新興市場到處亂竄,帶動了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的虛火上升,所謂的“實物”如大宗商品,尤其是亞洲的房地產泡沫如雨後春筍。如果歐美經濟疲軟依然,亞洲的經濟泡沫最終會爆破, 今天亞洲的財富,也會在爆破聲中再次煙消雲散。
當然當今美國也好歐盟也好, 希望新興市場的經濟會繼續景氣下去,拉動它們疲弱的經濟。
如果中國政府再次大力刺激經濟, 正是它們求之不得的期望。國際貨幣基金總裁拉加德(Christian Lagarde)力促中國儘快再次啟動經濟擴張政策,正是從歐美的角度來解決歐美的經濟困境,而對中國和香港來說, 將是一個大災難。中國在經過了三年前的四萬億經濟刺激方案和過度的寬鬆貨幣政策之後,造成了一大堆難以善後的負作用, 只說說現在通過嚴厲行政手段調控的房地產泡沫, 跟民生息息相關的通貨膨脹,地方政府的財政赤字和銀行貸款壞賬這個大黑箱, 就感覺壓力沉重。看來,雖然中國人民儲蓄很高,是將來啟動國內的國民消費可以期待的來源,但在百物沸騰,國家稅收增長快速情況下,中國國民消費在國民總產值中百分比的增加,前景並不樂觀。
如果中國的經濟硬著陸,對歐美經濟一定沒有好處。但對美國的政治精英來說,不見得是他們不樂意見到的。
|